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VIP免费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1页
1/82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2页
2/82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3页
3/82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亦即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特定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基本风貌的反映,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诸说关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张贷年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一文中认为,中国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是(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许思园在《论中国文化二题》一文中“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刘纲纪在《略论中国民族精神》一文中认为,中国民族精神包括理性精神、自由精神、求实精神和应变精神四个方面。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二、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文化精神财富中国文化是以人心和人生为观照,以趋善求治为特征的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贵和持中,崇尚礼仪3、正道直行,持节重义4、忠孝传家,勤俭持家5、民为邦本,平均平等6、心忧天下,敢为人先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8、求是务实,豁达乐观9、天人合一,物我相亲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儒家文化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而达到自我实现,从而使人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这种自我价值和意义实现的感觉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大度,意志刚强坚韧,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把推行仁政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弘毅,朱子注云:“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意谓:天道运行刚劲雄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力求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培养高尚情操,勤于学习,努力工作,为报效祖国与造福人民而不懈奋斗。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孟子讲“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史记.太史公自序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乃,于是)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精神状态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大禹治水”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典范。大禹治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无数志士仁人,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鞠躬尽瘁,不息奋争。诸如“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式的激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式的感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式的雄心。都是以高度的自信自尊而表现出的自强精神。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和反抗压迫精神,以及中华一体、国家一统的精神。2、贵和持中,崇尚礼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