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商用车发展现状及趋势VIP免费

中国商用车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1页
1/6
中国商用车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2页
2/6
中国商用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商用车近些年发展的很快,在重卡行业,国内三大商用车企业包括重汽、东风、一汽三大元老级商用车集团。当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的激烈,很多重卡新秀异军突起。包括福田欧曼、陕汽、北奔、红岩等一大批富有极强竞争力的重卡集团。特别要指出的是,福田欧曼在2009年产销增长速度令业界震惊,以全年8.8万辆的销售业绩打破原有商用车三大阵营,成为众多媒体竞先报道的焦点。可以看到,在我们商用车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国家对商用车出口给与的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汽车海外出口的形势将越来越好。近年来,中国汽车产品不但在进口关税较低的非洲、中东等国家出口规模日益扩大,随着部分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还向准入门槛较高的发达国家市场逐步延伸。与此同时,南北美洲和欧洲市场出口额也迅速增长,正在成为以商用车和零部件为首的自主品牌出口新市场。中国商用汽车如何走出自己的明天当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在我国轿车市场纵横捭阖之时,用于运输货物的我国本土商用车却依然我行我素,占据我国70%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国内商用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鲜有成功案例,“合资即失败”基本上成了商用车企难以闯出去的怪圈。在重庆举行的首届中国商用车发展高峰论坛上,商用车企业如何合资引起专家们的热议。合资商用车品牌“叫好不叫座”从近年来国内商用车与跨国公司合资的情况看,不少合资企业并未产生“1+1>2”的效果。沃尔沃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合资生产的重卡,前半年销售量仅100多辆;而东风与日产合作的重卡,每年四五百辆的销售业绩也不足称道。业界认为,国外品牌售价高昂是合资企业兵败商用车市场的重要原因。与轿车市场相反,我国商用车市场依然是自主品牌占据统治地位。以重型汽车为例,我国主要有一汽、东风、福田、中国重型汽车、陕西汽车、上汽依维柯红岩六大家,其中大部分企业是土生土长的国内企业,上汽依维柯红岩则是刚刚在今年6月合资的企业。据一汽集团原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徐兴尧介绍,一汽集团在重型车领域,走的是自主研发之路,发动机、设备、软件是自己在长时间学习借鉴西方发达企业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研制的,达到了当代欧洲先进水平,轴承则是自己和国外机构联合研发的。陕汽则不同,其发动机技术是康明斯的。徐兴尧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自主发展之路不管怎么走,只要走好就行。运输车辆是用来赚钱的生产工具,不像轿车那样可以“摆阔”和显露身份,国外品牌汽车再先进,如果和国内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会“叫好不叫座”。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说,我国商用车的确需要提高技术水平,但中国确实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非技术越高越管用,合资企业也不一定要把最高端的技术搬过来,必须结合中国的市场特点,把现有品牌车辆的技术提上去,并保持适当的价格,才会有市场竞争力。不成功的合资企业,往往是拼命地搞技术转移,成本花了许多,自然要抬高价格,最终失去了市场。中西方企业文化融合是关键商用车合资不成功,中西方文化难以融合也是一大原因。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许维达认为,中外商用车企业合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西方文化融合程度。比如上汽依维柯红岩,既有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有中国东西部文化的融合。上海柴油机公司曾经试图与西方企业合资,但因为文化融合不好而未果。据徐兴尧介绍,一汽集团曾经希望和德国奔驰合资生产商用车,最初一汽积极性很高,希望与奔驰共推三个品牌:一个是一汽的“解放”老品牌,一个是“混血”品牌,一个是“奔驰”品牌。但随后双方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一汽希望借奔驰的力量压倒东风和福田等强劲对手,奔驰则希望借一汽巩固自己的品牌,即有奔驰就没有一汽;一汽希望利用老厂房建合资企业,奔驰则希望在新的绿地上另起炉灶。徐兴尧说:“我们希望奔驰帮我们战胜对手,奔驰却想先把我们先吃掉。我们不能干,合资最后化为了泡影。”徐兴尧认为,一汽与奔驰之所以谈判破裂,主要缘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和日本人沟通起来比较容易,但和欧美人沟通较难,尤其是德国人,往往认死理,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不让步。当然,只要签署协议,德国人就非常规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商用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