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时代对留守儿童的冲击兰昌慧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其子女多由其爷爷奶奶或者亲属照看。目前,中国农村有超过2300万的留守儿童。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和手机上网的兴起,青少年儿童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在他们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大量的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角度以纷繁复杂的形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这个时候他们就像久旱逢甘露的庄稼一样大口大口的、没有选择的吸收。他们自己是很难区分精华与糟粕的。尤其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老师的精力有限,一旦放学(假)后就没有人给他们准确的引导,他们从网络上学到的东西就会潜移默化的转化为自己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这就给我们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关键词:信息化留守儿童教育方式一、留守儿童的现状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3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四川、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1例已高达18%至22%。这些孩子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多由祖辈或者亲属照看,这就造成了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后,与孩子聚少离多,为了省钱,甚至连电话都很少给孩子们打一个,远远起不到监护的作用,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缺乏父母有力的监护,适龄少年儿童失学现象严重。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而年事已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局限与制约显得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留守儿童的上学率及学习成绩都低于正常家庭的儿童。(二)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身心健康状况堪忧。有数据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孩子们对爸爸妈妈的形象,甚至声音,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由于父母长期外出,他们缺乏父母的关心,遇到问题得不到正确疏导,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导致一部分儿童日后人格扭曲,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三)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能够得到很好地保障。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在农村,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一般都照顾到有小孩,多的甚至是三个、四个,加上要干农活,他们对孩子的管教心思是很有限的,只要孩子吃饱穿2暖,他们就觉得尽到了责任,至于孩子的思想问题,他们是无暇顾及,也不太懂得该如何去顾及。二、网络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有力地监督,在他们通过网络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而且有时显得异常突出。(一)容易上瘾大多数学生最开始接触网络都是觉得好玩,逐渐地上网的目的变成了聊天和玩游戏。漫无目的的聊天在时间上很难控制,对游戏的兴趣持久性长,再加上少年儿童爱玩的天性,而自制力又很差,加之外在的管教约束力不够,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网成瘾。(二)不健康网站的侵透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打击网络色情和暴力的行动,但互联网上还是充斥着色情、暴力游戏以及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学校老师和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长时间的接触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后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学生们现在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接触到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由于他们的是非辨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