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清思路,背诵全词。2.分析词的意象并把握意象的内涵。3.感悟作者豪迈的情怀。重点探究分析意象的特点,感悟词人的思想情怀学习目标学法指引1.诵读指导: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注意节奏,感情饱满2.发挥想象,体会景物形象请大家闭上眼晴,想象假如你是诗人,此时此刻,你站在橘子洲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梳理内容诵读上片,回答下列问题(1)寻找表现思路的动词,梳理作者思路。(2)用一个短语概括上片内容诵读下片,回答下列问题。1,寻找表现思路的动词,梳理作者思路。2,用一个短语概括下片内容问题探究一,研读下面几首写“秋”的诗歌,找出传达作者情感的意象,并体会其情感。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合作探究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同学们互相讨论,补充完整。1、词人远眺、近观、仰望、俯视2、形、色、神、动静兼备的描写3、将红叶、碧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尽收眼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壮美山河,见证了词人博大宽广的胸襟。遍争击翔3、全词总结•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有感而发,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全词思路:立→看→问记→恰→忆下阕,叙事为主,依事抒情,情中显志,艺术地回答了词人自我的发问:革命青年以及觉醒抗争的民众来主宰这个世界。“峥嵘岁月图”由“忆”字统领,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其中,“中流击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人生境界,艺术回答了上阕的问题。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诗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背诵课后两首词:•《采桑子重阳》•《浪淘沙北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