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第一篇: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报告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组执笔人夏海燕一、研究的背景与设计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命脉,也是世界各国永恒的主题。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我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问题。当世界聚焦中国时,苏州处于开放的前沿,打开的大门什么都能进来。伴随着城市国际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中学生“引进来、走出去”的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国安教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对新形势下的中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使其在国际交往中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将热爱祖国的情感转变为自觉的实际行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确保我们伟大祖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改善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外部环境,建立更广范围内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线,也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开设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题,积极探索针对中学生的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形式,深度发掘学生和任课教师推进新课改的潜质,充实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加快教师成长步伐,以科研促教学,将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1997年我国国家安全部、教育部启动第一轮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学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并成立了专家组、教材编写组、课题实验组,我省的南航附中率先参加了首批实验。2002年江苏省国家安全厅、教育厅决定在全省20所实验学校开展第二轮实验,苏州市第16中学被列为实验学校之一。2006年苏州市开始普及初中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我校接受苏州市国家安全局、教育局、教科院的直接领导和监督,成立国家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课题的准确目标定位,即“重观念、意识、价值,轻具体知识;重行为养成,轻空洞说教;重体验、感悟,轻理论条框”。以现代德育、现代课程的观念,用现代手段,实施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相结合,探索我校国安教育课题雏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国安教育的运行机制与操作方法,形成一套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初步确定我校国安教育模式,将国家安全专题教育与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相结合,纳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与学校传统的德育活动纳入同一轨道,初一年级“红领巾知行大赛”、初二年级“爱我中华”史地知识竞赛、初三年级“弘扬民族文化”语文与国情知识竞赛,国家安全知识渗透其中,主题鲜明。将国家安全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利用有效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国家安全教育形式,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积极响应苏州市教育系统2007年初出台的“三项规定”,即“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国安任课老师在初一年级设立专题兴趣小组,在初二年级开辟国安专题讲座,拓展素质教育外延。加强课题的深化研究,提升师资的专业能力。积极、主动和苏州市国家安全局联系,获得更多教辅资料。及时总结我校国安教育阶段性成果,积极参与省课题组研讨会交流,开设国安教育观摩课和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以点带面”,为苏州市普及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做好示范,努力实现其规范化、普及化、常态化。二、研究过程与措施首先,成立了专题教育课题领导小组。校长室亲自挂帅,教导处、政教处等予以配合保障,政治组全体教师参加、并承担课题的分项研究,形成以骨干教师为主框架的课题教研网络。获得组织保证的同时,学校拨付专项经费,安排课题组骨干教师夏海燕、吴芳娟等赴苏州市各县市区交流学习异地经验,利用寒暑假学校派送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多次,为课题组展开研究贮蓄“源头活水”。校内通过多次教职工大会动员学习、组织师生参观国安教育知识展览、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形式开展学科渗透。以上措施,为本课题研究的展开炼就了教学“内功”,装备了奋飞的“翅膀”,创设了浓烈的教科研氛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