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考点要求1.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3.汲取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取向。教学重难点1.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2.认识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状况一、课前预习知识结构课前诊断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D.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佛教信徒2、南宋时期集理学之大成的思想家是()A.朱熹B.程颢C.程颐D.王守仁3、下列人物推动了心学的发展的有()①陆九渊②朱熹③王守仁④李贽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4、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A.研究B.规格C.人格D.格子5、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6、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用心爱心专心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D《大学》《中庸》《易经》《周书》7、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A、张载B、二程C、周敦颐D、李翱8、在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的是()A、董仲舒的儒家思想B、朱熹的理学思想C、“北宋五子”的新儒学思想D、陆王的心学9、程颢、程颐认为天理的核心是()A.礼B.仁C.乐D.气二、复习过程知识回顾:至汉武帝时,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㈠、基础知识梳理理学兴起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汉代末年-唐末五代:儒学“独尊”地位的削弱和动摇(受到道、佛教的冲击;唐末沦为笺注之学)2、唐代中后期:3、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声势浩大4、根据教材内容,概括理学兴起的原因、条件(了解)(1)儒学吸收佛、道精华得到了新的发展。(2)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理学创立的先声(3)政治上:唐、五代不重伦理纲常的历史提供了教训(4)经济上:两宋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5)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什么是理学?2、北宋五子及其主张:(1)周敦颐:(2)邵雍:(3)张载:用心爱心专心(4)程颢:(5)程颐:二程主张:实质: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1、朱熹的地位:2、主要思想及贡献:(1)在理气关系方面:(2)理学的修养论:(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4)理学经典方面:将集为,并为之作注,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3、朱熹理学的影响:蜚声海内外4、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陆九渊、王阳明2、主要主张陆九渊主张:王阳明主张:3、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用心爱心专心关?”王守仁回答:“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