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说教材(一)分析教材《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教材中的第16课,属于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本课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形成、发展及其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体现出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先进的理论具有发展性;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体现出中国伟大思想家忧国忧民的精神;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崇高的人格品质。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作为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都是历年高考考察重点。因此本课的地位相当重要。本课的课标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二)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历史课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课标: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历史课标:历史学习要能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影响重点2:孙中山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难点1: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巨大的进步”。难点2:如何让学生乐于参加到较为抽象的理论的学习,掌握理论学习有效方法。二、说教法教学方法确定依据用心爱心专心情境创设法突破理论教学的枯燥;适合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表格比较分析法难点知识在系统比较之后清楚明了适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谈话引导法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需要进行适时的谈话引导法图示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三、说教学流程导入(一):《国父赞歌》(让学生从历史视听中感悟历史,融入新课。)歌词:我们国父,首创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重新改造中华。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推求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万世长留。神州鼎沸,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互相勉励国父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思考:1、歌曲中“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指什么事件?2、这一事件是在什么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导入(二)名人眼中的孙中山: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列宁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鲁迅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导入(三)师:大家对于孙中山先生熟悉吗?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你知道对于孙中山先生都有哪些称谓吗?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用心爱心专心新课: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从“是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