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运输建设1、背景:资源优势: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70%、贵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等大西南交通建设障碍:①地势起伏大(三级),跨山跃河;②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③地壳活动强烈,多地震;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发展交通意义重大。2、解决措施——交通建设:①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②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使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离。③南昆铁路:南宁—昆明a、连接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实现优势互补,带动经济发展。b、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c、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d、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对人、财、物、信息、资金的吸引和集聚作用。3、农业发展:条件:利光热充足,降水丰沛不利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发展:①立体农业②特色农业——彩色农业: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烤烟等。第八节海岛和海域的开发1、背景地理区位优势:①海陆位置: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②相互位置:近港、澳、台;内靠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外临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大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③交通位置: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连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有利于依托港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热带资源优势:①气候资源:光照充足、热量、降水丰沛一年三熟,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②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用材植物、珍禽异兽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有利于发展成为热带作物的基地和旅游业基地。③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海洋资源优势:我国最大的海洋省,(拥有岛屿)600多个,管辖海域200万平方千米),是其最突出的资源优势。①生物资源:生物种类多适宜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业海洋生态系统提供食品资源,又可作为旅游观赏区②渔业资源:渔场面积大,浅海、滩涂面广大,港湾众多适宜远洋捕捞业和发展人工养殖业,是我国热带海洋渔业基地。③油气资源:沉积盆地广(北部湾、珠江口、莺歌海、琼东南、西沙海槽盆地等)是我国未来油气基地。④旅游资源:海岸热带景观、红树林、热带雨林、热带作物园、自然保护区⑤空间资源:可开发成海上渔业补给、贸易、旅游、热带海洋科研基地2、自然环境特点:地形地势:全岛近似椭圆形,中高四周低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环带名称地貌类型海拔高度资源特色产业布局海陆海岸带平原低于100米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港口建设,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丘陵、台地环带台地、丘陵100~200米面积大,地形平坦,土壤较好热带农业生产基地山地、丘陵带丘陵、山地-500~1100米物种丰富,水源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林业、旅游业3、开发与保护:合理布局产业:环带开发布局是海南岛资源开发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即适应了海南岛自然环境的环带状分布特征,又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要求。特色经济:特色工业:支柱工业——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建设现代大工业体系;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热带高效农业:瓜菜生产基地、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育种基地、水产业。特色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