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学思路】《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两小儿辩日》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子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学习时宜以读读背背为主,弄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同时尽可能对文本的解读进入文化的层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山海经》和《列子》相关的常识,学会自主阅读文言短文,积累文言词汇;【过程与方法】:熟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1、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课文;2、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课前准备】:找资料,了解《山海经》和《列子》相关的常识;两篇短文朗读3遍以上,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夸父逐日》一、谈话导入中国的神话故事浩如烟海,《山海经》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神话故事集。同学们能不能就你知道的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山海经》。(学生自由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一篇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师板课题)。看看夸父是怎样“与日逐走”的?结果怎样呢?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3.学生齐读。三、自主学习,疏通文意1、说说你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文言字词,读懂文言文的?(学生说方法,如看注释,查字典,组词法,换字法,联系上下文等)请你再认真地读课文,用上你喜欢的方法,结合全文,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屏幕显示:(逐走入日河渭北饮大泽道渴杖邓林)2、学生自学。3、学生发言,交流自学成果。4、你能合上课本,只看着这些词,把故事讲下来吗?学生自由讲述。学生个别讲述,其他学生注意纠错。教师要注意引导纠错,并抓住翻译时的亮点作好点评。5、背诵全文。四、交流讨论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第一个问题讨论明确了,这一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从夸父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勇气和美好愿望。关键是要用神话的特点来引导学生。)五、拓展训练1、指导: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神话故事的亮点,如《女娲造人》,而本文因为写作时间早,显得特简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觉得哪些地方可充分发挥想象?(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相机点拨,点评)我们知道文章的内容和详略都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可能会答“中心”。)请根据你心中的夸父形象和神话的主题,发挥你的想像,就其中一二处“留白”进行补写。2、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选择典型习作。3、投影学生典型或优秀习作,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教师注意从其是否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引导学生点评。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并能默写。2.用现代汉语改写这篇神话。(二)《两小儿辩日》一、谈话导入上一学期我们在学习《〈论语〉十则》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话是关于做学问的态度的,不知大家能记起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谁能帮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学生发言)这句话是谁说的?(孔子)你还能背出他的其他具有深刻含义的言语吗?(学生背《论语》中的句子)讲讲你心中的孔子?(学生畅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孔子有关的文章,看看本文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二、了解《列子》及其作者三、看课文插图说话,激趣这个老人是谁?(孔子)这两个是?(明确“小儿”的意思)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