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台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细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分析“父亲”性格特点。3.悟读课文,领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和作者所寄予的社会希望和梦想。教学重点、难点1.小说主要内容的梳理与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2.作者情感的把握与小说主题的理解。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进行了半学期的初中语文学习,稍微有了一些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和阅读习惯,对于记叙类文章的阅读,能够较准确地把握记叙的主要内容,探讨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但作为小说阅读,还只是初步接触,为了做到衔接过渡,将本文定位为记叙文学习会更切合学生的实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家”公益广告)这则广告,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责任,在家里父亲是顶梁柱,为我们撑起遮风挡雨的伞,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也可能是平凡的,而恰恰正是他们这份朴实无华的平凡,却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内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上李森祥的“台阶”,走近那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检查预习1.出示学习目标。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指导辨音识意。凹(āo)凼(dàng)硌(gè)尴尬(ɡāngà)涎(xián)水揩(kāi)嘎(gā)过瘾(yǐn)筹(chóu)划黏(nián)撬(qiào)微不足道:微小而不值一提。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3.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浙江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悉的《天下粮仓》等。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二、整体感知,走近父亲(1)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3)父亲为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4)新屋造好后,父亲有什么变化?(5)根据以上问题复述小说内容。学生活动: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对课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感知。教师活动:启发、引导、纠偏。问题提示:(1)文章讲了父亲造一座有高台阶新屋的故事。(2)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而在“我”的家乡,乡邻们常认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很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3)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4)身体垮了,人老体衰。心理觉得不对劲,不习惯,低眉顺眼了一辈子,没有地位,不受尊重,长期自卑的心理一下子难以消除,其次是失去了劳动的能力,心里若有所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内容。要求:复述时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过渡: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了整体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文章的主人公“父亲”,体会他的感人形象。二、再读课文,读懂父亲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体会父亲的形象。教师活动:启发设问,填空品析,同时让学生感受人物塑造的描写方法,并对重点句段点拨分析。父亲是一个的人,文中表现在。(可以是概括叙述,也可以是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例如: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文中表现在(10、11)自然段造新屋漫长的积累。还可以是: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表现在。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表现在。父亲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表现在。还可以是淳朴、谦卑、吃苦耐劳、执着、坚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中心发言,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归纳,体会父亲形象:立志:不甘人后要强准备:勤劳顽强老实厚道建成(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建成后身体(不服老):倔强过渡:父亲的形象是感人的,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形象的。三、品读赏析,理解父亲(1)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