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多策并举奋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共滑县县委滑县人民政府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县域面积1814平方公里,辖10镇12乡,1020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25万,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始为颛顼之都,继为封候之国,隋至明初由“滑国”、“滑台”建制滑州,明洪武七年改称滑县。过去,滑县曾是全省出了名的信访大县。近年来,滑县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县委提出的“经济发展求突破,社会大局保稳定,干部作风抓落实”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全方位加大信访稳定工作力度,全县社会大局稳定。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抢抓被国家信访局确定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试点县”的机遇,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设,畅通和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创新长效工作机制,全县形成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6542起,及时化解36386起(其中:村级自行化解34706起,乡级化解1360起,县协调解决320起),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及时得到化解,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2%,赴县以上上访量同比下降31%,集体上访量同比下降36%,重访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全县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高度重视,将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位置滑县县委、县政府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上了突出位置。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全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2007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县四大班子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听取汇报,分析形势,交办案件,指导督促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全县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县委、县政府非常注重加强信访部门基础建设,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20多万元建设了群众来访接待大厅,信访接待分站和县信访联调中心,投资30多万元购置了信访“流动直通接访车”和办案车辆,投资60多万元改善了信访部门办公条件,调整充实了群工部领导班子,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奠定了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基础。二、抓基础,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体系我县积极推进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在抓基层、打基础上狠下功夫,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县委群工部为龙头,以县‘为民服务一条街’为纽带,以乡镇综治联调中心为基础,以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室为前哨”的县、乡、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体系。1、组建了群众工作部。学习借鉴义马经验,在原信访局的基础上,组建了县委群众工作部,并在乡镇建立群众工作站、村里建立了群众工作室。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起了以群众工作部为龙头、以群众工作站为纽带、以群众工作室为基础、以村组信息员为前哨的群众工作网络。信访网络的建成,开通了一条反映社情民意的“高速路”和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的“绿色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社情民意渠道不畅,问题层层下转、矛盾级级上交的状况,实现了把群众工作一竿子插到底,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问题的发生和积累。2、组建了“为民服务一条街”。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资金投入,将“县信访接待大厅”、“县公安局投诉中心”、“县综治联调中心”、“县人大信访接待室”、“县便民服务中心”、“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等机构集中设在县委、县政府大院北侧的红旗路,建成了“为民服务一条街”。按照“有诉必理、有诺必践、快速反应、取信于民”的工作原则和“一门受理、一地办结”的工作要求,及时办结群众反映的问题。一年来,“为民服务一条街”共为企业和群众办理各类行政服务事项12.4万件,接待群众来访4247人次,批转案件1108起,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14万起,调处1.09万起,有效地降低了群众上访、办理行政事项的信访成本、行政成本,有效地减少了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