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1柘林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1湖泊流域水质总体稳定,水环境依然脆弱1.1.1柘林湖水质整体处于iii类,部分入湖支流相对较差由《2000-20XX年柘林湖水质状况报告》的监测数据可知,近10年来柘林湖湖体水质由2003年的i类水质下降到Ⅱ类;再从2004年开始下降到Ⅲ类水质,持续到目前一直保持在Ⅲ类水质。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4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和图2所示,总磷和总氮维持稳定在Ⅲ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稳定在Ⅱ类[5]。由于柘林湖湖泊水面积较大,水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水质较好的情况下,沿岸带及部分库湾水质明显差于湖心和坝上处水质,局部入湖水域还存在一定污染问题,水环境依然脆弱。1.1.2柘林湖水体整体呈中营养状态,但在部分季节局部湖湾水体中蓝藻成为次优势类群之一,局部湖湾生态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在20XX-20XX年的调查中发现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湖区的浮游植物类群从硅藻门演替为当前局部湖区蓝藻门占优势。柘林湖部分湖湾的浮游植物群落中蓝藻门藻类成为次优势类群之一,表明柘林湖部分湖湾水体呈现一定的富营养化趋势。湖区的浮游植物类群从河流特征的硅藻门演替为当前局部湖区蓝藻门占优势,表明柘林湖湖区外源输入的增加,水质的恶化,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凸显。因此,需要在流域尺度上降低入湖负荷,开展流域生态安全的保护与湖泊生态治理,阻止局部湖湾富营养化趋势的蔓延,逐步维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1.2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饮水安全存在隐患柘林湖湖区范围目前共有3个湖库型饮用水源地,分别为源口水库取水口和东渡取水口和柘林大坝三附坝取水口饮用水源地,主要供应XX县区XX县区、共青城市和XX县区的居民供水,“十二五”期间也将作为XX市和XX市的备用饮用水源地,因此柘林湖水源涵养功能的保护显得尤为突出重要。但是目前柘林湖饮用水水源地处于开放状态,隔离防护设施落后,水源地自动监测、应急预警和规范化建设能力相当薄弱,饮水安全存第1页共7页在很大隐患,因此,亟需在流域治理的基础上以预防污染为主,确保饮水安全。1.3渔业发展尚未规范,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1.3.1过量发展网箱养殖已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近年来,网箱水产养殖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据调查柘林湖库区内副坝附近、XX县区湖区境内共有22000余箱网箱,345座养鱼库湾,柘林湖湖区网箱养殖面积共6593.13hm2,养殖面积占全湖区水面面积的20%,且无证养殖的个体户屡禁不绝,存在个体户将化肥和养猪废渣投入网箱进行水产养殖的现象。1.3.2非法捕捞屡禁不绝,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据渔业联合执法队调查,湖区非法捕捞形式包括扳罾灯光诱捕、拖网捕捞、非法渔具捕捞等。非法捕捞造成渔业资源减少,水生动物多样性破坏。2003年前,用传统方式每天每船可捕捞柘林湖湖鱼200kg之多;2008年每天每船的捕捞量已经降到50kg以内,且鱼的种类比较单一。另据渔业部门在柘林湖的不同水域进行竹排银鱼灯光试捕,结果显示:永修水域每网只捕到几尾,武宁水域每网仅捕获0.25kg银鱼,与往年试捕的每网5~10kg相差甚远。1.4旅游发展加速,污染风险增大近年来柘林湖流域人类活动强化,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20XX年旅游接待人数共80.77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9.5万人次。20XX年9月西海高速全线通车后,柘林湖的旅游人数成倍增加,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快柘林湖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对提高柘林湖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至关重要。柘林湖东岸的庐山西海是一个新开发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种投资项目纷至沓来,中信集团将投资150亿元用于中信庐山西海开发建设项目,建设生态度假地,项目的建设将使原本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且今后还将发展水上旅游产业,污染风险突增。水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二者之间的矛盾亟须通过系统的保护规划和实践来进行解决。1.5人为侵占湖滨带严重、缓冲能力下降湖泊自然带普遍受到人为干预,沿湖滨带人为侵占现象严重,开发与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沿河湖镇区段建设了很多居民房,特别是XX县区县第2页共7页城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就在湖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入湖;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