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容说课本节课介绍了有关意、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和法西斯轴心国形成的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轴心国挑起的,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战,也是一次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初期主要由于西方大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使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占据上风,猖獗一时。教材随后介绍了丘吉尔就任首相后,英国作为欧洲战场的主力,顶住了德国的压力。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大失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仍然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起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结果德、意、日首先发难,挑起了战火。其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另外,一些大国为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互相配合,还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最终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是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绥靖政策的继续和顶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到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有关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分析事物本质和后果的能力。二、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它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看录像,使学生感受到苏联红军抵抗外侮的精神,从而唤起自己的民族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慕尼黑阴谋的概念是本课的一大难点。由于“慕尼黑阴谋”是个抽象概念,学生把历史现象上升为抽象概念,需要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为避免战争爆发对自身利益的损害,又希望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出于自私的目的,出卖他国利益,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行为,被称为绥靖政策。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使学生了解:1938年英、法、德、意《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使德国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这种做法,是绥靖政策目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因此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被称为“慕尼黑阴谋”,并成为以后同类政策的代名词。在世界大战爆发后和战争扩大的过程中,英、美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转变的原因是又一难点。学生对此往往不理解,这种不理解是由于学生考虑问题不善于结合当时的主要矛盾的变化,也不善于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主要矛盾,分析英美政策转变的原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掌握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北欧国家和不列颠之战。3.掌握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2.通过对慕尼黑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原因、本质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