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物理《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0)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自制气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气球、冰块、酒精灯、奖牌一块、多媒体素材。学生需要:自制纸风车、火柴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课1.观看北方的冬天水缸和水管冻裂图片、戒指图片.2.播放多媒体图片:介绍密度在矿产勘探,农业,商业,工业,交通,产品包装等方面的应用。1.问:水管为什么会冻裂?怎样鉴别戒指的真假?(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提高学生兴趣。)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3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4.密度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1.观察图片,思考。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3.学生举例:举出我们身边密度知识应用的实例,相互交流。系十分密切。(导入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密度与温度1.视频播放:龙卷风。2.补充演示:气体的热胀冷缩3.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4.学生实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5.展示图片:风车、风光电节能灯。6.温度对气体、固体、液体影响情况比较。7.水4℃时密度最大1.问: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提问是怎样形成的?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2.用手握住烧瓶,红色液柱向管口移动,松开手,液柱往回流。3.问: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分析:实验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4.观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引导学生分析: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5.教师引导介绍:介绍风车应用和枣庄的风光电节能互补路6.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总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思考:自来水管为什么会冻裂?让学生计算1kg水凝结成1.观看:龙卷风视频,思考形成原因。2.观察现象,分析: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3.学生观察并思考后回答: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4.学生动手实验:纸风车在酒精灯上转动。学生实验观察现象,相互交流并分析原因。5.了解应用情况。6.学生看书总结交流,回答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计算,理解一定质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7.通过课本中图11.5-4理冰,它的体积怎样变化?7.运用体积与温度、密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图像进一步加深理解。解水的反常膨胀。(二)密度与物质鉴别1.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枚奖牌是不是纯金做成的?.2.例题: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3.了解新材料。1.你会用密度是的知识来鉴别一块奖牌是什么金属做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奖牌的密度?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误差,点拨:用量筒测出的奖牌体积是否精确?由此测出的奖牌密度是否精确?2.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出示例题。教师引导:由计算结果可以判断,铅球可能是由铁或铅与其他物质的混合材料制成的,要确定是什么材料,还要应用其他知识和多种方法做进一步鉴定.教师举例论证: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都0.8×103㎏/m3。在知道密度的基础上,通过对两者颜色和气味的判断,可以鉴别出酒精和煤油。可见,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