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以蔗糖在水中溶解为例,了解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物质溶解的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信息搜集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2.通过小组共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演示蔗糖的溶解,引入课题。2.学生随堂实验:顺序过程实验1实验2问题将6满药匙蔗糖放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蔗糖能完全溶解吗?加热或加水能使实验1中没完全溶解的蔗糖继续溶解吗?实验检验注意: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注意:加热的方法。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物质的溶解能力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探究“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1.提出问题:由实验提出问题:在实验中大家为什么要用玻棒搅拌?(使溶解加快)除了搅拌可能加快溶解的速度外,当水的量和蔗糖的量一定时,还有其他什么方法能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学生:加热、蔗糖颗粒变小等)那么,影响蔗糖溶解快慢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根据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2.建立假说:根据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指导学生填写下表。提出问题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建立假说猜测1:搅拌可能会加快蔗糖的溶解。猜测2:热水中比冷水中可能更快溶解。猜测3:颗粒变小可能会加快溶解。设计实验分组讨论3.实验检验: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目的检验搅拌是否会加快溶解。检验在热水中是否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检验颗粒变小是否使溶解加快。条件控制两杯水的体积、温度相等,蔗糖的质量、粗细相同。溶解相同时间。两杯水的体积相等,蔗糖的质量、粗细相同,都不进行搅拌。溶解相同时间。两杯水的体积、温度相等,蔗糖的质量相等,都不进行搅拌。溶解相同时间。学生实验实验结论交流评价得出结论搅拌能够加快溶解。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颗粒变小使溶解加快。指导学生填写上表,解释条件控制的重要性。(对比实验必需满足的条件)4.交流评价:小组汇报,对各组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得出结论:(1)搅拌能够加快溶解。(2)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3)颗粒变小使溶解加快。学生谈谈上了本课后的收获。三、进一步的研究:在上述探究活动中,如果水和蔗糖的质量不限定,你还能作哪些猜测,为了检验这些猜测,你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物质的溶解性》课后感这节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有以下两点:1.通过探究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两个学生随堂实验作为铺垫,通过演示蔗糖的溶解,引入两个过渡性问题:过渡性问题一:将6满药匙蔗糖放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蔗糖能完全溶解吗?阶段目标一:通过实验,学生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过渡性问题二:加热或加水能使实验1中没完全溶解的蔗糖继续溶解吗?阶段目标二: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物质的溶解能力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精设问题:影响蔗糖溶解快慢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根据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根据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学会了合作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探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变量控制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初一学生思考能力和注意力都有待于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我是从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的,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