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原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学习目标: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2.了解大气各层的气温和气流运动特征,并理解各层与人类的关系。3.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重难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1)氮:含量最多,是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氧: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3.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2)各层特征比较垂直分层气温特点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关系A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C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特别提醒](1)平流层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2)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变,不利于飞机飞行,高层大气密度极低,也不利于飞行。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热源(1)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低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2.两个过程1(1)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2)大气增温过程:地面增温后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3.两个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少部分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或反射。(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作用。(1)大气中的CO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人类活动不会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3)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4)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5)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①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③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④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提示:(1)×大气中的臭氧可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及CO2等,会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3)√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方式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4)×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5)B[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大气的垂直分层材料一2018年2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进入距离地球约三万六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材料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2问题1(区域认知)卫星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提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先降后升,所以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减—增—减—增。问题2(区域认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一层?提示: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而云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归纳总结]__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大气分层高度气温垂直变化空气运动天气现象与人类的关系规律原因对流层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约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对流运动显著复杂多变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50~55km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km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该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靠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光增温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臭氧大量吸收紫外光,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km起初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后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高空有氧原子吸收太阳辐射自下而上先对流后平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