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说出城市功能区的一般类型,指出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2.会结合模式图,分析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重难点)3.初步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成因。(重点)4.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的土地利用(1)主要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2)特点①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特点不同。②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2.城市功能区(1)形成:因城市各项活动发生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而成。(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3)常见功能区功能区分布特征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线分布(4)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特别提醒](1)城市三大功能区中,住宅区占地比重最大,商业区占地比重最小。(2)工业区在城市布局中有两大趋向:一是向城市外缘迁移,二是沿交通线分布。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不同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又称城市地域结构。(2)典型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2.形成因素影响因素具体影响1经济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影响地租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商业>住宅>工业社会因素收入的不同导致住宅区的分化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区有深远影响政策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3.发展变化(1)初期: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2)后期: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的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建筑景观(1)典例:欧洲城市中心区很少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少见高大楼群聚集,而美国则相反。(2)原因:城市发展历史的差异。2.影响城市建筑格局(1)表现(2)典例①杭州作为一座驰名中外的山水城市,反映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②北京的皇宫建筑群规划建设,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③华盛顿的城市以国会大厦为轴心,体现了资产阶级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1)城市的功能区有明确的界线。()(2)许多现代城市的发展,其功能分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明显。()(3)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开发区建设主要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4)欧洲许多城市中心区多现代化的高层建筑。()(5)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提示:(1)×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各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2)×现代城市主要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下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经济因素对其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3)√在工业时期,城市功能分区受到重视并被引入到城市管理,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因此,政策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2(4)×欧洲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5)B[住宅区占城市用地的一半左右,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功能区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km。它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近些年,上海又新建了一些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这新老建筑的融合,也恰恰是现代化大都市上海风貌的真实写照。在短短的一个多世纪中,上海从一个海滨小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都市。问题1(区域认知)从城市功能区看,上海外滩所在区域属于上海市的什么功能区?提示:属于商业区。问题2(区域认知)上海市占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