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备课资料人民版必修1时空隧道1英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材料一:英国商务监督或领事,将遵本国政府的命令,制定制度规则和章程,并设立法庭,以管理侨华的英国臣民,如有任何英国臣民被控犯罪,他将受监督和总领事为此目的所设的法庭审理。如果他讯明有罪,则他的处罚应听由英国政府或它的官员处理。一一《巴麦尊子爵致奉命向中国政府交涉的全权公使函》材料二:关于刑民事案件管辖这一问题,我愿唤起你的注意,最好是能以环境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英国当局对英国臣民这一类案件的绝对管辖权。——1843年1月4日《阿伯丁伯爵致亨利·璞鼎查爵士函》材料三: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思维点睛:上述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英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有关过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基本相同,反映了英国企图从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材料二中的“绝对管辖权”最能说明英国企图攫取这种特权。鸦片战争结束以后,英国最终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承认了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时空隧道2正确认识中国近代铁路的兴建材料一: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其词曰:“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屏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但更多的人“群相讹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维艰可以体味。材料二: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千米,仅占14%。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材料四:据袁昶估计,庚于(1901年)前后,仅顺天府(注:清朝时北京称京师为顺天府)所属州县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材料五: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持在揭示列强争夺铁路的奥秘时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就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乎里。”——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思维点睛:中国近代铁路的兴建与列强的入侵直接相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一、二、五反映了中国近代铁路兴建的主要特点: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超过了中国自建的铁路长度;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建筑权。材料三和材料四则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兴建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传播了知识和信息,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以及从业人员的生活。对于中国近代铁路的兴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修筑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因而修筑铁路有其进步性;但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铁路的兴修在当时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但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来看,修筑铁路值得肯定。时空隧道3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的斗争与勾结材料一:“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臣民或其他人谋求铁路让与权。”用心爱心专心119号编辑1材料二:“不在长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铁路让与权。”——《中外条约》英俄换文协议思维点睛:上述英俄换文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