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俄国的农奴制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而这些正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分析农奴制的发展情况,探究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落后的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情况提供资料,分析俄国工业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强国之策新思潮的涌动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学生演示,主张的阐述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结果问题探究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重点:俄国的农奴制。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材分析:教材从“俄国的农奴制”、“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四个方面介绍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时注意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去分析四部分内容,把握农奴制与其他三方面的关系,得出农奴制是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改革的根源。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是改革的直接原因。学生分析:学生对农奴制比较陌生,需通过相关资料和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的理解;对克里米亚战争学生一般都有兴趣,可加以引导。设计思想:时代→俄国现状(农奴制、落后工业、新思潮)→克里米亚战争→改革知识结构导入:首先打出俄国的现实主义画家拉宾创作的《伏尔加河的纤夫》的画面。烈日炎炎下,11个衣衫破烂的纤夫正吃力地拖着一只大木船。他们已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它反映当时的俄国正处在农奴制下,农奴过着悲惨的生活。画家通过作品猛烈抨击沙皇农奴制度,并寄希望于农奴的觉醒。同学们在欣赏这幅画的同时,你对十九世纪中叶社会现实有了什么深刻认识?(农奴受到极其严重的压迫,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什么原因促使俄国发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由此导入新课。一、俄国的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1.开始形成:15C末16C初、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2.正式确立:17C中期(《法律大全》颁布)3.发展:18C以后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1)彼得一世:购买(2)18C中后期的沙皇:赏赐、扩展(3)19世纪中叶:俄国90%人口在农村,农村一半以上人口是农奴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法律大全法律大全»»材料材料19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特点: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4.危机:19C上半期1801-1860年农民骚动越来越多,暴动的农民不仅拒绝给地主服劳役和缴纳代役租,而且提出彻底废除农奴制的要求。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了。”——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