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滨小学邹凌燕教材分析《小小的船》是一首儿童气息浓郁的三拍子歌曲。教材是语文常用的方格形式记录“小小的船”的歌词。运用同学们熟悉的记录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将音乐的节奏展示其中,让学生在朗诵歌词的同时感受三拍子的节奏。歌曲给人以小船在微波中荡漾之感,清新愉悦。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主人公坐着小船似的月亮遨游天空的天真遐想,充分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探索宇宙奥妙的美好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对象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动好玩,而这一课是继一年级上册第7课《读读、唱唱》的延续。它体现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生活的结合。教材利用文学作品,配上优美的音乐形成一首让学生熟悉又陌生的歌曲,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利用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去主动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中增强艺术感染力。设计意图教学目标以学生音乐积累、生活经验为基础,围绕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整堂课以节奏为主线,从感受、理解到掌握规律并应用于艺术创作活动,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和实践性、创造性原则。教学内容1、学习儿童歌曲《小小的船》;2、用各种教学手法让学生表现《小小的船》的旋律,充分体现孩子们渴望探索宇宙奥秘的美好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目的1、通过语言、律动去感知三拍子的音乐;2、通过歌唱《小小的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都用心去感受音乐和体现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头饰。这是一堂小学一年级在学校上的一节研讨课。一(3)班的小朋友早早地坐在教室里。我和一(3)班小朋友已经是非常融洽的好朋友了。我爱他们,他们也喜欢我。今天,小朋友们显得有点兴奋,又似乎有点紧张。这跟周围坐得好多老师有关上课铃声响了。我们互相问好,并播放《让爱传出去》的音乐,大家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做起了律动。这是为了让小朋友们调动情绪,更好地进入学习氛围。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接着,我出示课件,蓝蓝的天空上有许多闪闪的星星。老师说:“看星星在蓝天上多美啊,缺少什么呢?”通过谈话激趣形式引出了今天这堂课的主角――月亮。(把天上的月亮搬进了教室,蓝蓝的星空移到了孩子们的面前,伴着优美的诗歌朗诵,使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朋友们被情境迷住了,有几只小手高高举起。生:学生回答说:“缺少月亮”。老师接着引导学生:你们喜欢看月亮吗?生:(异口同声)喜欢。师:“在生活中,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有关的图片课件: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的月亮。师:屏幕上的这个呢?像什么?生:(异常兴奋,都高高举起手来)弯弯的月亮,像香蕉、像眉毛、像镰刀。我快速走到黑板前,写下《小小的船》歌曲,同时提出问题师:师: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呀!这么美的夜空,有一首歌赞美它,想听吗?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1、教师播放《小小的船》的范唱,让学生欣赏。师:你们听后,歌曲里唱了些什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生:很舒服、很优美很好听等等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儿蓝蓝的天。(设计意图:初步养成一年级的学生听音乐和感受音乐的习惯,培养审美情趣)(二)教学新课师: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也去感受一下,请同学们读一读歌词。1、师生一起边读边摇摆身体。(2)配上音乐朗读一遍。(设计意图:在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边听音乐边朗读,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者作出体态反应,自然地让学生体验强弱弱的三拍子,教师同时也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或者拍手拍退的动作配合音乐动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2、“画月亮”比赛,播放《小小的船》的伴奏音乐,第二次欣赏歌曲的旋律。师:你们听的真仔细,你们画过月亮吗?生:画过。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每一组请一个人上来画画他心中的月亮是怎么怎么样的,要求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