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测试1/8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D.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2.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法俄革命之比较》B.《庶民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3.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4.某报道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之人(或事)⋯⋯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此报道可能出自A.《国闻报》B.《时务报》C.《民报》D.《新青年》5.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文学革命B.提倡自由平等C.弘扬传统文化D.否定西方文化6.《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7.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8.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C.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D.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测试2/89.胡适曾说:“我曾向我的(《新青年》)同事们建议,我们这个文化运动既然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就应撇开政治,有意识地为新中国打下一个非政治的“文化”基础。”此建议()A.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真谛B.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试图将运动限定在思想层面D.旨在促成文学革命的开展10.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11.“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A.民主共和思想传播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12.(2018·卷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13.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