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语文综合性学习第十三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本章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作用、内容和目标、实施和评价等。由于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中的一个全新板块,因而这一章的内容也是全新的,以往的课程从未涉及,而且这块内容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和主张,显得比较重要。学习目标是让学习者对综合性学习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既要介绍有关的知识、信息,又要结合语文新教材及教学实际把握综合性学习实施和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学习重点是把握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要求。同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一样,本章的学习也要突出其实践性、综合性和自主性,多与教学实践结合,进行扩展性的、开放性的学习。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作用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第三节综合性学习的一般过程第四节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作用一、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语文综合心性学习的概念(一)语文综合心性学习的概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落实这一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五大板块之一,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社版等许多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将这一主张具体落实,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立板块编排,贯穿于教材的始终。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被称为语文课改的一大亮点。综合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集体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如办刊、调查、辩论等;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关于汉字使用规范化问题的调查研究”等。(二)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的异同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来看,第一类和以前的语文活动类似,第二类与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类似。1.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活动的联系与区别。(1)综合性学习是由语文活动发展而来的,活动的内容、形态和特点依然存在,但以往的语文活动在目标上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和发展,一般以单一的形式存在,而综合性学习对其进行了整合,而且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从目标和功能来看,综合性学习远远高于语文活动。(2)从活动的过程来看,过去的语文活动虽然也倡导学生的主体性,但一般都是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来进行的,学生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按教师的规定来执行。而综合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退位于指导者、合作者、平等对话者,做什么,怎么做,由学生自己说了算,比语文活动表现出真正的、充分的自主性。(3)过去的语文活动内容比较窄,活动量小,学生的参与面也小,只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综合性学习内容有很大的扩展,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2.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联系和区别。综合性学习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优点和长处,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没有研究性学习领域宽,因为它要以语文相关的内容为对象,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注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更注重专题研究,注重研究品质的养成。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相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量要小一些,与课内联系紧密,而研究性学习完全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被渗透到各个学科,语文学科也曾一度以研究性学习为主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尝试,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研究和观摩活动。如唐诗专题、庄子、鲁迅专题等。学生选择的研究题目有:“唐诗中月的意象”、“唐诗中水的意象”、“李白的酒与诗”、“杜甫的诗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