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0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第1篇:《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字里行间尽显天山之美。初读课文后,孩子们几乎不用我提醒,就找到了关键词“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在作者碧野的引领下,根据移步换景的顺序,我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及无边的繁花,在品读感悟中逐一欣赏北国天山别具一格的美。虽然是略读课文,根据教学提议一般只上一课时,可是,如此优美的散文,假如只让孩子们停留在初读赏析的阶段,似乎太遗憾了。总期望能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深化文本,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又引领着孩子们进入了第二课时的精读。回顾第二课时,有三个教学片断令自我欣慰:片断一:欣赏独特感悟当抛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自我喜爱的描述天山美景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能够是一句话,能够是一段话,也能够是整篇课文,读出你对天山美景的欣赏等一会儿全班沟通”时,孩子们摇头晃脑,纷纷投入了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天山美景的再次品读赏析之中。大约三分钟后,琅琅书声逐渐小了,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孩子们用自我的朗读与感悟,对天山美景作了精彩的回放(省略,不一一例举)。除却文中直接描述天山美景的句子,有几个孩子竟然对间接描述天山美景的句子,做了精彩到位的品读赏析,其独特的领悟本事,令我叹为观止。生1:(活力满怀地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可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华呢?老师:这句没有直接描述天山的美景,你为什么选中了这句?生1:虽然这句没有直接描述天山的美景,可是作者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春天的花园是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漂亮非凡的,可是七月天山那无边的繁花,在作者的眼中,竟然比春天的花园还要美。我欣赏的就是这种不一般的美!老师:你真会欣赏!老师佩服你的眼光!作者间接写出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用上反问的语气,更显天山之美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由衷赞美之情!全班孩子再次动情地朗读课文最终一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片断二:及时引导纠错孩子出错是正常的,因为经验总是在不断出错、纠错中构成的,孩子总是在不断地出错、纠错中成长的。课堂应当是允许孩子出错的地方。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应对孩子出现的错误,一些老师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些老师急着赶进度,常常忽略对孩子的引导。这些,都不利孩子的成长。其实,错误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一个敏感的老师,一个机智的老师,善抓住各种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尤其是对错误资源的利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异常关注孩子,只要发现存在问题,就紧抓不放,或直截了当,或旁敲侧击,引导孩子,帮忙他们纠错。生1:我喜爱这句――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因为这句话写出了原始森林的幽静之美。生2:老师,我有补充。这句话还美在作者以“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反衬原始森林的幽静,写出了七月天山幽静得可怕。这孩子,前面说的挺好的,可是,说“幽静得可怕”,明显错了。“不能说幽静得可怕!”耳尖机灵的孩子立即就提出了意见。“为什么呢?”我趁势追问。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孩子们一时语塞,支吾着说不出所以然来。“孩子们,什么时候,去森林的感觉是可怕的?”我提醒道。“独自一人,赶去某个地方时,必须经过那片森林,能够说静得可怕。”有人若有所思地说。孩子的发言,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小时候,我最怕经过一片小树林去学校,因为静得可怕。跟孩子们说了我这段经历,突然间,几个孩子恍然大悟,小手高高举起。“哦!我明白了,作者去天山是为了欣赏美景的,他是怀着兴奋的心境去天山的。”学生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脸激动地说。“作者一路上看见这么多的美景,心里甭提有多兴奋了。进入原始森林,听到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肯定是满心喜悦,不能够说幽静得可怕!”又一生做了补充。再看看提出疑问的同学,听了大家的发言,写在脸上的疑惑也迎刃而解了。片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