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浅析鲁迅《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内容提纲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多种散文创作环境——《朝花夕拾》出炉的背景二、《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三、《朝花夕拾》创作手法和艺术欣赏价值四、《朝花夕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地位与鲁迅其它散文的魅力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浅析鲁迅《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宋德奎摘要:散文集《朝花夕拾》记人记事均墨淡情浓,平易中蕴涵对历史深沉的思考和对现实执着的态度。本文力图通过对集子里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点面浅析来说明《朝花夕拾》在现代散文中的重要位置。关键词:散文烂漫时代回忆不纯是怀旧多种手法糅合典范鲁迅,人所共知,生于1881年,卒于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和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短短55年的时间,他献给中国、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原名周樟寿,字豫才,1898年改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笔名鲁迅。从此,一代文学巨匠就诞生了。《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而此前,早在1919年的八九月间,他便已发表了以《自言自语》为题的一组散文诗;到了11924年至1926年间,又写就了一本散文诗集,名曰《野草》。其实19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散文、杂文和戏剧获得丰收的时代,是多种风格的散文和话剧齐飞的时代。黄修己先生在对该年代文学史做评论时也如是说过。在“五四”后的文学创作中,散文的确是“很有成绩的部门”。鲁迅就早说过,中国的散文“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是之特长者,白话文也并非做不到。”鲁迅是如是说的,他也如是实践的。为新散文开辟道路的是杂文。而一提到杂文,我们又不得不想到的是鲁迅。鲁迅的确是杂文创作的“开路先锋和佼佼者”。他是最早以“随感录”的形式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的作家之一。而后这种以进化论为主要思想武器的短小精悍,犹如投枪、匕首的独特文体在这时期文学世界里树立起了鲁迅的伟大形象。于是第一部杂文集《热风》诞生后,诸如《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杂文应运而生,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尼采式的语言减少了,却更为犀利有力”。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周作人的议论性的散文和小品文及《语丝社》的其他散文家的作品贡献、朱自清等各大散文家的散文也是不能忘却的。首先,周作人的散文作品(集)是十分丰富的。他从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就作为第一线冲锋陷阵的骨干分子,在整个二十年代,跟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前进,在他散文中也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政治倾向,“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变革贡献了力量”,他的《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等成为新文学散文成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作人的小品文成绩也很显著。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用淡雅清逸的笔调,从容舒缓地描述小题材”,寄寓清闲悠适的情趣,表现出对生活的广泛关注与兴趣,是对现代散文题材、样式开拓的一个重大贡献。但另一方面,又说生在这个时代,“实在难望能够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因此整个二十年代,他都处于这种矛盾中,不过消沉的情绪有增无减,战士的色彩也就越来越淡了。其他《语丝社》的散文作家们,如林语堂、俞平佰等“虽各有所长又同为一门”,所做“语丝文体”倒对现代散文的发展很有影响力。其次是朱自清等各家的散文各有特点,倒是为现代散文传下了清新雅隽与粗犷激情的一脉。如朱自清与冰心散文清丽隽永;郭沫若、郁达夫等散文奔放潇洒;叶绍均、许地山散文平直质朴;徐志摩散文浓艳华美……朱自清曾在1928年概括了当时散文发展的繁荣景象:“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蔓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屈,或缜密,或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