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价值——以从化中学课程文化建设为例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洪世昌邱榕基【摘要】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价值是什么?我们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形势的认知和了解,如何把握国内的城镇化进程、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需要怎样的人才,如何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践行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这些思考都是是学校面临课程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的首要问题。本文立足于课程目标、文本价值和学生素养发展等高端因素对课程文化建设进行总体构想,科学、多元、全面地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并加以精心实施,使课堂教学有其整体性、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与学生学习思维“底层冲动”完美融合,追求卓越品质、素质、能力、智慧等角度阐述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价值,使更多的学校积极地参与到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行动中去。【关键词】追求卓越(品质,素质,能力,智慧)课程文化建设意义价值依据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的理论,我们不仅要理解文化、实践文化,更重要的是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认知和了解,如何把握国内的城镇化进程、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需要怎样的人才的思考,如何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践行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这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价值所在。而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教学课堂,我们要务实这个“本”,站在智性与理性的高度,立足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等高端因素对课程文化建设进行总体构想,科学、多元、全面地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并加以精心实施,使课堂教学有其整体性、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与学生学习思维“底层冲动”完美融合。这是“追求卓越”的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价值。一、追求卓越品质,明确教学育人方向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系统,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我们要做到这三个系统的有机融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1种自觉意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追求卓越,不仅要集中解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实施问题,解决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的问题,更重的是研究解决如何激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问题,明确课堂教育的育人方向,强化课堂教学的动力驱动。如何激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解决课堂教学动力系统强劲驱动的问题。1、要有世界眼光、全球思维,明确未来社会主流价值取向,需要具有怎样品质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追求卓越的教学端点极价值。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啊!有乡野之人向我请教,我对问题本来一无所知,但从问题的两端极值去追问,很快就弄清楚了。”“叩其两端”既是孔子的学习方法,又是“仁爱”“忠恕”学说的方法论。对教学目标,只有从两端极值去追寻,明白其端极值,才能解决育人方向问题。2、要明确把握学科素养。素质教育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追寻的教育价值就是高层次的学科素养。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仍能留存的东西”就是学科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成分——高层次学科素养。从学科的角度看,高层次学科素养是该学科最精华的、体现学科独特价值的、对该学科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分;从学生的角度看,高层次学科素养基于知识又超越知识,能够沉淀下来并使学生终身受益;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对高层次学科素养的把握是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牵引,决定了整个教学层次。某个意义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为提升学生的高层次学科素养服务的,这是把握教学内容的主线。①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理解教学目标端极值意义,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研究成果。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家认为,如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应该具有六种品质:(1)自主学习品质,即学生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