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实验室质量控制血液病房实验室:以诊断、预防、治疗血液系统以及相关疾病或评估血液系统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等检验的实验室。上述检验包括用于确定、测量或描述各种物质或微生物存在与否的操作。血液病实验室可以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适当检查提供建议。血液病房质量控制由以下六部分组成:一、药品、试剂的质量控制二、卫生、安全的质量控制三、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四、标本、报告的质量控制五、实验室内质量控制(QC)六、实验室间质量控制(QA)质量控制目的:保证检验报告质量标准,满足规定要求消除和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发现纠正药品、试剂的质量控制一、药品、试剂的请领1.科室根据诊疗需要,按规定定期请领,原则上不应该造成积压、丢失、缺损、变质。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或借口索要;医护人员不得开搭车药。2.请领单必须字迹清晰。填写清楚药品试剂名称、数量、规格等填写完整,不得随意改动,并需要科室、实验室主管人签字,上报医院设备科、药剂科。3.按规定时间请领,并清点数量、药名及规格后签名,一份留库房,一份交科室作记帐凭证。4.请领药品应做好计划,定量领取,原则上不得借用药品。二、麻醉、限剧药品的管理1.此类药品应用红处方,开单时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并签名,以便保存,按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控制使用范围。2.科室储备的麻醉、限剧药、试剂,仅限本科室常用和急救用的药物、试剂品种;建立卡片,按储存条件严格执行,加强管理。3.麻醉、限剧药用量必须按处方限量执行,外出执行任务确需携带麻醉、限剧药品时,须经上级同意,严格掌握使用,并登记清楚。4.此类药品标签有明确标记,应定位放置,标签朝外、醒目,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过期。三、有效期药品、试剂的管理1.有效期药品应按生物制品、生化制品、化学药品等分类,根据其性质和储藏条件的要求,分别置于干燥、阴凉或冷藏(2—10℃)保存。2.同类的有效期药品,应按品名、规格集中,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列,并标以明确的标记。3.药品在有效期内如发生变质(如沉淀、变化、潮解等)或超过有效期者,应停止使用,并查明原因,杜绝再次发生,以保证药效和安全。4.超过有效期的药品、试剂,原则上是不再使用,确系必需,应送药检,检查合格后,由药检室提出延期时限,方可使用。四、配制试剂、药品的管理1.配制试剂、药品的原料需经药检室检验的药品,且定质、定量、符合规格要求。2.严格按照配方要求制备,实验室规格符合认证、制备条件达到制备要求,限制药品、试剂严格管理,废旧物品安全处理。3.配制的试剂、药品需作校正、鉴定,达到实验室应用标准后,方可使用,并且应定时、定期检查、校正,使用时注意配制标记。4.配制的试剂、药品应标明标签,日期、有效期、品名且字迹清晰,按照类别、储存条件分类摆放,特殊试剂应避光保存。五、实验室用水的管理1.实验室用水分蒸馏水、双蒸水、自来水等,不同的操作,对水的要求有所不同。2.试剂的配制必须应用蒸馏水;操作仪器、设备的洗涤应用自来水3.蒸馏水、双蒸水应到药剂科领取,用量应以满足实验室平时临床工作需要为原则,保存要严格,避免污染。4.医疗用废水排放应按有关文件执行。卫生安全的质量控制血液病实验室卫生安全血液病实验室卫生安全是血液病检验、报告准确、及时、科学的前提。故应注意实验室卫生安全,以保证实验室检验、诊断的准确、科学、及时。1.科室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废弃物处理程序,并落实到位。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地面无污迹及杂物。形态学、制片室、穿刺操作室以及储存室要求应有的配置,做到整洁、明朗。3.骨髓穿刺室物品按要求配齐,经常更换床单、消毒。严格区分无菌区与污染区,无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应分别放在固定位置,界限清楚,不得混放。4.严格无菌操作,做到“一人、一针、一械、一片”,备用无菌穿刺包、消毒器具、麻醉药品以及急救药品等。5.医用废物按可重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