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药敏试验•MIC:在与微生物生长速率有关的特定时间间隔内,通常是18-24小时,能够抑制被测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对倍稀释的优点:–操作容易–敏感株的MIC呈正态分布–区分异常(R)与敏感(S)的菌群药敏试验折点的建立药敏试验折点的建立1.MIC的分布2.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定MIC的折点3.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4.抑菌圈直径的分布…………定抑菌圈折点–统计学的线性回归–计算错误率:尽可能减少极重要误差(假敏感率)MICMIC的分布的分布05101520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时间依赖型(%T>MIC〕: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浓度依赖型(AUC/MIC比率〕:AGS,FQ–这些参数可用于计算具有最佳药效的给药方案MIC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耐药中介敏感RISLog2.MICD1d2抑菌圈直径(mm)v抑菌圈直径与抑菌圈直径与MICMIC的关系的关系MIC(ug/ml)123522222111122581112512568小误差中介3234耐药重要误差小误差9敏感小误差极重要误差小误差24262830141820220.250.510121248256>256163264128不同国家的判定折点不同国家的判定折点-可能不同-可能不同•原因:–用药剂量不同,服药的间隔不同–评价敏感时较保守–更强调检测出耐药株(即特定的耐药群)–技术因素:接种、培养基敏感性分类敏感性分类(NCCLS(NCCLS的定义的定义))•敏感(Susceptible)–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MIC5倍以上。•耐药(Resistance)–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达到的浓度敏感性分类(敏感性分类(22))•中介(Intermediate)–MIC接近血、体液中药物的浓度,治疗反应率低于敏感株•药物生理浓集部位有效(尿-FQ)•加大用药剂量可能有效–缓冲区:防止操作的系统误差造成重大结果的判定错误药敏试验的方法学药敏试验的方法学•半定量…纸片扩散法(抑菌圈直径)•MIC法:–稀释法(肉汤、琼脂)–自动化仪法–抗生素连续梯度法(Etest)–流式细胞仪药敏试验方法的选择药敏试验方法的选择•纸片法有独特之处–选药灵活、便宜、易懂•MIC法:商品肉汤法(自动化法)↑–可用于厌氧菌、苛氧菌–计算机管理–快速,但可能有错误(如诱导型菌)–新药的评价药敏试验方法药敏试验方法11(纸片扩散法(纸片扩散法〕〕•材料:浸有一定Abs的干燥的园滤纸片•步骤:制备菌悬液-涂平板-贴纸片-孵育-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判定R、I、S•优点:选药灵活、便宜、一个平皿可测多个药•缺点:影响因素多•适用于快生长菌、部分苛养菌纸片扩散法-影响因素纸片扩散法-影响因素•MIC•接种菌量•细菌生长率•抗生素含量、扩散性•平皿厚度•温度,预孵育时间纸片扩散法-标准化纸片扩散法-标准化•NCCLS: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Co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每年修订更改–包括质控–新药的判定标准–特殊耐药性的检测NCCLSNCCLS的法规的法规•规定纸片含量、接种浓度、培养基、平皿厚度、判定标准、质控•规定常规测试报告的抗生素•不同的药判定标准不同•不同的菌判定标准也不同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1)(1)肠杆菌科绿脓和非肠杆菌科一级氨苄头孢他啶唑林,庆大庆大,替卡,哌拉二级阿米卡星阿米卡星氨苄/舒,阿莫/克吡肟,哌酮,氨曲南头孢肤肟,头霉环丙,亚胺培南,替卡/克噻肟,曲松,环丙妥布,磺胺亚胺培南,替卡,哌拉三级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卡那,奈替,妥布氯霉素,奈替四环素,氯霉素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2)(2)葡萄球菌肠球菌一级苯唑,青霉素青霉素,氨苄二级红霉素类万古霉素克林,万古三级氯霉素庆大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3)(3)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一级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红霉素TMP/SMZTMP/SMZ二级头孢肤肟,噻肟氧氟,四环素他啶,氯霉素万古霉素三级阿奇,头孢克罗氯霉素,利福平环丙,亚胺培南利福平,四环素预报用药预报用药((一一))测试药菌名推测其它药物的敏感性•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所有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