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史记》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名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司马迁,字子长,自称“太史公”。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内分体例:《本纪》12篇,记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30篇,主要记载贵族王侯的史事;《列传》70篇,官吏、名人以及部分下层社会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还记载了一些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的历史。《表》10篇,把错综复杂的史实用简明表格谱列出来;《书》8篇,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鸿门宴:•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垓下之围:•乌江自刎,英雄末路悲怆《项羽本纪》垓下之围项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扛鼎图•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史记·项羽本纪》•乌江之刎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历史把版面留给了刘邦,楚河汉界的真正含义从此变了性质寄居在中国象棋棋盘上……项羽之死司马迁卒卒买鱼烹食鲁肃闻刘表卒然今卒困与此五万兵难卒合乃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家祭毋忘告乃翁若事不济,此乃天也士兵死终于、到底通“猝”,仓猝、突然就才、仅你的是•项王军壁垓下•直夜溃围南出•令诸君知天亡我•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活用作动词,设营驻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溃使动用法,使……亡读wàng,名词的使动用法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我渡何为?麾下壮士骑者八百余人。省略句,状语后置疑问代词宾语“何”前置定语后置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宠姬,名虞。有美色,善剑舞。公元前209年,项羽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常随项羽出征,形影不离。•词牌《虞美人》据说得名于虞姬。虞姬弹剑哀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伏剑自刎,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何等急迫!作者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别的又是最爱、江山、美人、霸业、英名等。•崛起于垅亩、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的心情应是极其复杂的,文中的一个“泣”字极其传神地表现了这种难言的情感。•“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此情此景感人至深。•项羽是个多情重义的本色英雄。•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潸然泣下,唱《垓下歌》,呜咽悲慨,凄凉动人。既展示了霸王多情的一面,同时也将霸王有心保护爱人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渲染了英雄失路托身无所的悲情。教学任务:合作探讨分析从故事情节解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文中叙写的几个主要场面情节梳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惊—起—饮—歌—泣惊—起—饮—歌—泣优柔寡断多愁善感儿女情长东城快战第一次:驰走,渡,迷,问,陷第二次:引,至,自度,谓曰第三次:大呼、驰下、斩将,嗔目叱之,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谓曰东城快战勇猛善战气概豪爽缺乏谋略极度自负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快战”与“决战”•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之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