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崔峦课程改革逾十年,成绩得失已昭然。反思总结正当时,规划未来不容缓。自2001年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现在:先进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课程目标比较全面、明确,课程内容比较丰富、灵动,教学活动有许多积极变化,儿童阅读在许多地区、学校蓬勃开展,课程评价改革提到日程……但是,问题和不足也不少。我认为,最大的不足和遗憾是,减轻师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期望,至今没有实现,师生教与学的负担甚至有加重的趋势。“改革是硬道理。”依我之所见,今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在现有的课程框架之中,持续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做到“四个必须”。一、识字、写字教学必须加强针对目前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比较忽视识字、写字的问题,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教学,必须扭转把大把大把时间花在问许多价值不大的问题、逐段分析内容的状况。在识字、写字上,舍得花时间,设计一个个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夯实识字、写字、学词教学。由于当前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许多儿童入学前就识了不少字,少则一两百,多则一两千。建议教师在每堂识字课前,要调查、了解学情。在教学中,宜采取分层教学,给识字较少的孩子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各得其所。要加强识字的复习、巩固,口头组词,把新识生字编成儿歌、短文,放在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很好。要重视写字的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规范、美观的范写进行指导,是个好办法。正确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要常抓不懈,直至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低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多识字,写好字,乐于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保底的教学目标。“抓好识字,基础牢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高年级在教学中,则要鼓励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自主识字、学词,培养独立识字能力,不断提高汉字书写水平。还要加强词语的理解、辨析、积累、运用,使学生有足够的词汇量灵活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二、阅读教学必须有更大的改进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语道破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从读学写,指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具体地说:一要明确阶段性目标,防止“越位”或“缺位”。低年级重点是字、词、句教学。要加强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还要在把课文读正确、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培养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中年级重点是词、句、段教学。要在感知整篇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自然段、结构段的理解:归纳段意,理清段序,了解段式,培养对文本作出解释以及分析、推断的能力;还要加强句式应用、段式仿写等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高年级重点是句、段、篇教学。要培养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对内容、人物、语言、写法等作出评价的能力,并增加迁移文中基本写法的练笔。总之,阅读教学要阶段性分明,兼顾得意、得言、得法。要摒弃目标泛化、只重内容、模式单一、收效甚微的阅读教学,追求目标单纯、言意并重、课型多样、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二要尝试整合。鼓励进行整合的阅读教学实验。如: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等。其共同点是,围绕一个读写训练点,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发现可资借鉴的写法,迁移练写,拓展阅读。如果觉得上述做法步子太大,至少可以实践讲读一篇,自读一篇或多篇,并做一点动笔的练习。变一篇一篇地教学,为多篇地教学、一组一组地教学。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实效。三、习作教学必须走向开放只在有限的习作课上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拓展习作的材料、内容,鼓励学生多动笔、勤动笔,随时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用书面表达服务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习作要向阅读开放。习作材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活,这一点尽人皆知还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