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3)科举制度的出现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成隋朝繁荣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这些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关注历史发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这里的繁盛帝国指的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来了解它的历史。一、隋朝的统一(出示图片)师:这是一首隋朝时期传唱的歌谣,从这首歌谣中我们能够找到哪些相关的历史信息呢?学生回答:学生的阅读歌谣并找出相关信息,隋朝的建立1.隋朝的建立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图(出示图片)并分析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教师讲解: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政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2.隋朝的统一师:当时在南方割据政权的陈朝,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了全国。3.隋朝统一的意义师:出示陈后主历史传说胭脂井的图片,学生阅读并分析得出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出示隋朝统一后的图片,统一后的隋朝疆域体现了隋朝不断的强大,那么大家一起来分析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回答: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有利于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繁荣。4.隋朝经济的繁荣师:隋朝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那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的呢?(可以从经济和政治两点上开分析)学生回答:阅读课文讨论后回答,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师:.阅读第2、3页课文,说说隋文帝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是什么?分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分组回答,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图片展示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含嘉仓多媒体出示表格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期中的数据,得出结论,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提示可以从人口、垦田和粮仓三方面来分析)学生回答:分析得出1.人口激增2.垦田扩大3.垦田扩大师:从以上因素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分析得出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实行考试选拔人才制度。二、开通大运河隋朝国力的强盛,为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