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农业布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粮基地建设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大农业生产区域: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地理条件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农业发展方向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气候条件——制约农业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地形、土壤条件——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区域农业发展研究方法区域概况(东北范围、地理位置)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东北农业的地理条件)区域农业布局情况(东北农业布局、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东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小结感悟高考,体验经典(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2)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河套平原素有“基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3)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水源(降水少);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如何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因素这是促进其形成关键沙质土壤•如何判断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但其影响程度不同,往往有一种或几种占主导地位。判断某地主导区位因素,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看农业生产的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为市场。•二、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例如,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热量);茶树适宜在红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三、看农业生产特色•如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四、看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地区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再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源也就成为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非光热条件。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右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l、2题。1.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是()。A.巨大的市场需求量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c.便利的交通运输D.农业科学技术2.B地区盛产长绒棉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肥沃的黑土B.丰富的水源C.充足的光照条件D.平坦辽阔的地形BC惠州珠海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