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一、叙述类文章的立意(一)“立意”释义何谓“立意”。《现代汉语词典》将“立意”解释为“命意”。“立”是动词,指的是“从诸多对象中加以甄选然后确定”,“意”是“出自作者内心的意思或意愿”。由此,“立意”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确定文章主旨或中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从看到作文题目开始,在审题和构思的过程中完成。构思完毕,立意也应结束。立意,是指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决定了写什么,接着就要考虑:通过写这个内容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文章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情感或道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一篇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当略以及顺序如何安排,前后怎样照应等,都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中学生作文,在中心思想方面应该做到明确、集中,如有可能,再争取有点深度,有点新意。(二)“意”之种种一篇学生作文,以什么为意,“意”到底有多少?可供中学生选择的范围有多大?在作文中,可以写自己的“五识”和“七情”。五识是眼、耳、鼻、舌、身,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综而言之,作文的“意”,可以是学生的感觉、感受、情绪、认识和感悟。为什么这样说?受启发于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是写什么的,我认为,就是写朱先生的情绪的;什么样的情绪?非常复杂,难以言说、难以排解的情绪。“心里颇不宁静”者也。不能对父母说,朱先生当时已经为人父;不能对同事讲,那是“白天里”面对的人;不能对妻子讲,“妻已熟睡好久了”。积郁在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文人的习性,使他只能诉诸文字,通过文字来排解他内心深重的无奈和苦闷,“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所以,学生作文立意的范围还是比较宽阔的,即使是自己的情绪——或者心境——也可以写,关键在于怎么写,也就是表达。表达非常重要!(三)怎样立意对于学生来说,价值最大的,是就一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来说,应该怎样立意。因为,在真正作文的时候,立意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立意是否准确;这是切题与否的问题;立意层次高低;这是文章的主旨深刻与否的问题;立意价值大小;这是文章的导向性问题。1。在立意的时候,就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不偏不倚求“准确”立意首先要“破题”,破题首先要考虑“准确”。所谓准确,就是指文章的主题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高考作文把这一检查目标定为四个等级: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我们要力争符合,朝切合题意努力。例如:2006年上海卷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这是一个适合写叙述类文章的题目。有人评价说:这是2006年高考全部作文题中最有“小资情调”的一个,也最易写出真情实感的一个。题目的要点是“想”,写作的范围是“我握你的手”。这个“我”应该是作者自己,按照传统观点;或者是文章中的第一人称者。“你”是对方,被握的对象。“我”为什么“想”握你的手呢,可能因为感激,也可能因为化解。选择一个角度,就可以破题立意了。(2)比较琢磨求“深刻”一篇文章光是做到立意准确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得分的高低与立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就考场作文而言,多数考生都能做到立意准确,但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就很少了。因此,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立意的深刻性上下功夫。2006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雕刻心中的天使》,此题可发挥的方向不太多,美学要求比较高,也可以写叙述类文章。题目的要点是“雕刻”,对象是“天使”,写作的范围是“心中”。那么,“雕刻”就是打磨、塑造,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打磨自己,也可以雕刻他人;“雕刻”还包含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天使”定是美丽的、美好的、善良的、可爱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心中美好圣洁的行象作为题材,从“白衣天使”、“洪战辉”等生活中的英雄到“超女”、“哈利•波特”等娱乐、小说人物,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平凡人。“心中”则表明其价值或重要性,是心里的不是眼里的,是发自内心的。(3)自信泛爱求“积极”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很多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