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设计白银区第八小学李海萍教材分析《花儿也会放风筝》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儿童诗,作者用儿童的语气、丰富的想象,紧紧抓住风筝与蝴蝶、蜻蜓都能在空中飞舞的共同点,描写了一幅有趣的场景:孩子们快乐地放风筝,花儿也放飞了许多小小的风筝——一只只“彩翅膀的蝴蝶和长尾巴的蜻蜓”。全诗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通过孩子们、风筝、花、蝴蝶、蜻蜓,描绘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闹春图”,呈现出一幅表现大自然和谐统一,人和其他小生灵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美丽画面。这首诗告诉我们,大自然是美丽的,人和动物可以一起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全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大自然、对万物、对生活的热爱。学情分析孩子们心底善良,情感纯朴,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喜欢可爱的小动物,也喜欢读优美的小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了背诵、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书写10个生字,正确区分多音字“长”在诗中的不同读音。2、能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理解“绿盈盈”、“蹦蹦跳跳”等新词,用“盘旋”和“渴求”说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现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万物、热爱生活的语气和情感来。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生命的可爱,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感情朗读并想象诗歌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生命的可爱,感悟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观察、想象、朗读;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由倾吐、体会、感悟。诗歌教学更是如此。作为文学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诗歌以语言精练、意味深长,富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见长。那么,通过多种方式理解体会,用自己的口将这些鲜活文字符号所展示的意境转化成优美的口头语言,就成为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提前组织学生踏春,放风筝。[设计意图:加深生活体验]二、出示课题,启发质疑1、欣赏春景,激发兴趣。(1)多媒体出示春景图:阳光和煦,春风拂柳,草长莺飞,鲜艳的花丛中蝴蝶飞舞,一群儿童在草地上放风筝……学生欣赏。(2)教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放风筝”)(3)学生畅谈放风筝时的感受。(4)导入新课:不光小朋友们会放风筝,花儿也会放风筝呢!(教师补充板书“花儿也会”)2、启发质疑。(1)学生齐读课题两遍。(2)教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从课题中发现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课题入手,鼓励学生质疑,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整体探寻课文内容。]三、初读感知,初识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2、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领读,齐读。相机解释词语“蹦蹦跳跳”、“瞧”、“滑行”、“盘旋”、“绿盈盈”、“草坪”。师生共同评价。3、指导书写生字“滑”(右上方笔画)、“蜓”(右边是“廷”,不是“延”)。[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同桌交换本子写字,有利于把字写正确,写得更好;学生自评、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写字的良好习惯。]4、指名读喜欢的小节,集体评议纠错。重点指导“长”的不同读音。5、轻声读课文,思考交流: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6、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重点词语。四、自主探究,感悟和谐过渡语: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把你知道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好吗?1、学生独立阅读,在书上点、画、批、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设计板书;可以与同伴交流;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只有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研读课文,共享成果。过渡语:刚才大家都学得很认真,这些小问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