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VIP免费

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_第1页
1/5
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_第2页
2/5
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_第3页
3/5
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农村习作教学心得河口中心校大滩小学:王丽丽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农村学校习作教学心得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再加上农村学生知识面窄,所见所闻少,习作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学生往往谈习作而色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也进行了多方的思考与探索。一.细心观察,积累素材。心中有物,才能笔下有神。很多学生一看到习作就头痛,很大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些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心中无物。这和平时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平时积累很重要,因为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怎样才能做好素材的积累呢?1.课堂积累。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渗透这种积累的概念,当然教师先给出明确的要求。新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写写作材料。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2.课外拓展。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不应该把教学拘泥在上课的40分钟,而是要拓展开来,学生的积累也是如此。我班上有很多孩子喜欢读书,有喜欢童话的,有喜欢历史故事的,有喜欢旅游书刊的。班里的图书角经常围着许多孩子。这些书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其中又不乏好词好句,何不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主动的去积累呢于是每周四下午活动课上,就选定几位同学讲故事、做导游……。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积累就变成一件很愉快的事了。3.留心身边,别样洞天。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为了言之有物,要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身边,我经常布置一些需要观察的作业。比如,母亲节前我布置的观察作业:回家后好好的观察自己的妈妈,找到妈妈最突出的特征认真观察。第二天,在课上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有的观察的是妈妈的手,有的观察的是妈妈的眼睛……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大脑去思考,去想象,用心灵去体会、感受。其实,我们身边的一切皆可成为笔下的内容。二.练习说话,锻炼思维。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从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些这样的孩子,平常话特别多,但是一写作文就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话语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让自己说出的话正确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如何让自己的话吸引人,每个人都是在脑海中构思的。所以,让学生练习说话,就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学习有条理的、正确的表达意思,这样,写出来的句子、文章就会有条理。我的具体做法是:1.利用自习5、6分钟,可以说说昨天回家或者今天上学路上知道的新鲜事,也可以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有一天早上,我刚走近教室,学生就都围上来七嘴八舌的说起话来:原来前一天放学后村子里的几个年轻人扔石头打碎了我们教室的几块玻璃。孩子们都很气愤,安抚了孩子们的情绪后,就这件事及那几个年轻人的行为我们进行了一次讨论和评价,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然,这项活动必须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但要注意不要轻易的对学生的观点论述下结论。2.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学生深思。学生是活动的、有独立思维的个体,学习是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如青海玉树地震,学生从电视上看到许多画面,下课时,很多人围在一起聊。我也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先听他们讲,再提几个问题:那幅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描述一下?画面让你想到些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一方面,让学生学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思维。三.利用课堂,读写结合。作文教学工作的基础是阅读教学。仅依靠那么一两节作文课是不可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所以要重视将作文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