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马桥小学王丽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彼此互助,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最终达到全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学好、共同提高。随着全县生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与主题,我所带的年级是低年级,自己确实也经历了排斥——接纳——困苦——困惑——小喜的心路历程。起初,我们低年级教学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先按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老师宣布小组交流,前排学生转过身来成为一组,他们各说各的,没有辨别。后来发展为小组交流讨论,小组内学习好的同学争着抢着说,差一点的学生只出耳朵,与己无关。展示时,发言的同学代表的是自己,“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一切活动都在教师指令下机械活动。学生接到老师信号,各做各的,没有顺序,没有安排,只是身子扭过去凑在一起。任务没分工,思维没碰撞,发言没秩序。这样的小组合作,和个体化学习没有区别,小组形同虚设。对此状况,我深感着急,甚至想放弃,提出小组合作对低年级教学太困难了,只适应高年级。但随着生本课堂研究的全面铺开及学校“三模小组化”教学模式深入探讨,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还得从一年级抓起,必须先确定基本做法,不同年段分层要求,从培养习惯、学会方法入手。通过实践,小有成效,今天借此机会我把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大家分享。一、合理分组,培养合作意识。1、在划分学习小组时,以四人小组划分比较合理。因为在听课中我们发现,6人或6人以上一个组并不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不能省时高效。此外,在搭配小组时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也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这样既能保证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又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12、分组后每个小组成员固定,学生自己起好组名,自己制定小组学习“公约”,学生自己制定一个标志牌,放在本组一定的位置。选一名常务组长,负责全组学生日常管理,如:组内的安全、卫生、纪律、评价记录、值日组长的安排与督促等。3、小组成员轮流当值日组长,如果是四人小组,周一、周五常务组长任值日组长,周二至周四其他三名成员轮流当值。值日组长负责当天前置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督查、小组分工协调(讨论、发言、补充、总结的顺序,疑难记录等)、小组讨论交流的组织、班级展示顺序安排等活动,并承担当天班级展示主持人的任务,主持组间互动(交流、质疑、评价等)。4、培养小组长。有人说过:“一个好的校长等于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班主任等于一个好的班级。”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一个好的小组长就应该等于一个好的小组”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在我们目前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小组长来负责本组的学习活动,组长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全组组员的学习。A、明确小组长的角色小组长就是在有老师的时候是老师的助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就是老师。组长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我就是老师!并且还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局意识。这种意识不但自己要反复强化,还要对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培训、灌输,让他们接受。因为这是小组合作的保证。简单说你就是学习领袖教师助理。B、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地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师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