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教学目标有效分解主题式教研活动纪实《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有效分解记录(温静):通过聂校长对“教学目标有效分解和落实”的解读,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对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分解?分解的目标在课堂中如何落实?进行课例研讨。首先,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教学目标包括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几个层次。下面,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路径来确定分解本节课的目标。(张军会)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理论依据,课标中关于“图形与几何”在第一学段的目标有3点: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2、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实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为了更好、更准确地把握本学段的目标,不至于将本学段的目标定的过深过难,我们有研读了第二学段的目标,共有2点1、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2、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对课程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再来仔细阅读教师用书,了解用书中关于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的是如何确定的。单元目标: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课时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2、通过“摆一摆”、“认一认”、“指一指”等活动,进一步直观认识角,并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文本解读)所有的目标必须通过教材来体现,为了将目标与教材有效地结合,我们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阅读,从中发现全课内容分为为三层,分别体现以下三个目标: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建立角的表象。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角与边的关系。3、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课时目标)根据教学计划,本课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我们初定全课目标中的第一第二个目标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三个目标在第二课时完成。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2、通过“摆一摆”、“认一认”、“指一指”等活动,进一步直观认识角。(确定目标)大家经过研讨认为,这两个目标分别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一节内容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因此我们又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成为以下三点: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2、通过“摆一摆”、“认一认”、“指一指”等活动,进一步直观认识角。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出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温静):通过大家讨论,我们对第一课时的目标达成共识,下面,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虽然课时目标中确定了情感目标,但情感目标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下面分解目标时只对知识目标,过程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张军会)从教材可以看出角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过程,也就是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再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角的表象,这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所以我认为第一个目标是经历从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表象过程,初步形成数学意义上角的表象。(韩林静)对,我也这样认为。(史亚莉)其他人还有异议吗?大家对第一个目标达成共识了,在抽象出角的表象后,我觉得下来就应该让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了。所以我觉着第二个目标就应该是: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贺艳茹)角各部分的名称就是顶点、两条边,但是,根据以前的学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