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教学查房皮肤风湿科主要内容一、病史汇报二、辅助检查三、知识扩展四、护理问题及措施五、问题讨论一、病史汇报•患者,邓志勇,男性,55岁,因“反复多关节肿痛20年余加重一个月入院”。•入院症见:四肢关节疼痛,全身多发痛风石。•查体:T36.6P74℃次/分R20次,BP163/100mmHg,神清,贫血貌,全身散在痛风石。右踝关节痛风石有2*2cm溃烂,有白色渗液,肤温稍高。•中医诊断:痹病(热毒炽盛)•西医诊断: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中度贫血•高血压三级(很高危组)•二.辅助检查血常规结果血红蛋白84↓(120-160)肾功能检查结果尿酸697↑(90-460)血沉31↑(0-15)三、知识扩展•概念: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其多有遗传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三、知识扩展•痛风病因有:•(1)饮食:美味佳肴、过量饮酒、紧张的生活是导致痛风的主要原因。•(2)遗传•(3)药物:药物(如利尿剂、阿斯匹林)可阻碍尿酸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尿酸盐微结晶可趋化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和水解酶→导致细胞坏死→释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引起关节软骨溶解和软组织损伤→急性发作。三、知识扩展临床表现•1.急性关节炎期多在夜间突然发病,受累关节剧痛,首发关节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踝、膝等。关节红、肿、热和压痛,全身无力、发热、头痛等。可持续3~11天。饮酒、暴食、过劳、着凉、手术刺激、精神紧张均可成为发作诱因。•2.间歇期为数月或数年,随病情反复发作,间期变短、病期延长、病变关节增多,渐转成慢性关节炎。•3.慢性关节炎期由急性发病转为慢性关节炎期平均11年左右,关节出现僵硬畸形、运动受限。30%左右病人可见痛风石和发生肾脏合并症,以及输尿管结石等。晚期有高血压、肾和脑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少数病人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四、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疼痛:关节痛: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炎症有关•2.躯体活动障碍:与关节受累关节畸形有关•3.知识缺乏:与缺乏痛风有关的饮食知识护理措施1.疼痛•1)休息与体位:急性关节炎期,除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外,病人常有发热,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待关节痛缓解72h后,方可恢复活动。•2)局部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关节受累时,为减轻疼痛,可用夹板固定制动,也可在受累关节给予25%冰敷、外用中药加淡盐水冷湿敷或硫酸镁湿敷。护理措施•2.躯体活动障碍:•适度运动与保护关节:•1)运动后疼痛超过1~2h,应暂时停止此项运动;•2)使用大肌群,如果用肩部负重者不用手提,能用手臂者不用手指;•3)交替完成轻、重不同的工作,不要长时间持•续进行重的工作;•4)经常改变姿势,保持受累关节舒适,若有局•部温热和肿胀,尽可能避免其活动。护理措施•3.知识缺乏:•给病人和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本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饮食指导: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热量限在5020~6276kJ/d,蛋白质控制在1g/(kg·d),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严禁饮酒。进食碱性食物,如牛奶、鸡蛋、马铃薯、各类蔬菜、柑橘类水果。避免进食动物内脏、鱼虾类、肉类、蘑菇、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多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出。问题讨论1•在这个病例中,病情观察要注意什么?病情观察•1.观察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间隔时间,有无因剧烈疼痛而惊醒等。•2.观察病人受累关节有无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3.有无过度疲劳、寒冷、潮湿、紧张、饮酒、饱餐、脚扭伤等诱发因素。•4.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有无发热等。•5.监测血尿酸的变化。问题讨论2在用药方面需要注意什么?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1.秋水仙碱对于制止炎症、止痛有特效,该药一般口服,但常有胃肠道反应。若病人一开始口服即出现恶心、呕吐、水样腹泻等严重胃肠道反应,应及时停药。有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者禁用。2.使用苯溴马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