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的那本神作《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是弗兰克从纳粹集中营出来之后写的。当时,他的众多家人都死于集中营,他自己也沉浸在痛苦中,情绪非常激愤,写这本书几乎是一挥而就,只用了9天。《活出生命的意义》出版以后,立刻成为畅销书。仅在美国,就被五次评为美国高校“年度最佳图书”,而且被大多数高校列入必读书目,销量达到千万。我们别忘了弗兰克的职业身份,他是一名心理医生。所以,这本书可不是什么回忆录,而是一本在心理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著作,它提出了一种新的疗法——“意义疗法”,它的思考起点是,人活这一辈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驱动?当时仅仅在维也纳,就有三位心理学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解释。最著名的是弗洛伊德,他认为人生就是要追求快乐,内在的驱动力是性。还有一位心理学家也很有名,叫阿德勒,他认为人生是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内在驱动力是自卑。而今天我们介绍的弗兰克则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发现生命的意义。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这句话我们听着有点鸡汤,但是不妨来看一个例子。《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周瑜打黄盖。黄盖为了诈降曹操,让周瑜当众痛打他一顿。那你想,黄盖挨打的时候,心里肯定没有什么屈辱感,反而会很兴奋。那用心理学理论怎么解释呢?弗洛伊德说的,为了快乐?肯定不是。阿德勒说的,为了财富和权力?当然更不是。唯一的解释是,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让他当下受的这番皮肉之苦有了意义。其实我们现在也一样啊。你在辛苦工作的时候,你在抚养孩子的时候,苦和累是常态,为什么你能挺下来呢?为了公司上市,为了孩子成人,反正你心中一定有一个非凡的意义。人类这种动物,对意义的需求,比我们一般以为的要强烈得多。或者可以说,人类根本就无法忍受无意义。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受到的惩罚——把石头推上山,但石头永远都会在快到山顶时滚下来。让西西弗斯在这种无效又无望——也就是彻底无意义——的劳作中消耗生命,希腊众神认为这是最严厉的惩罚。曾经有人效仿西西弗斯的传说做过实验,在监狱中迫使一群囚犯挖土坑,然后让他们填上,然后再挖开……如此一直进行下去,囚犯们的情绪很快就失控了。他们宁可去干其他更累但有用的活儿,也不愿忍受这种毫无意义的劳作。如果一直强迫囚犯这样做,他们会发疯。实际上,这种惩罚是如此之可怕,以至于最残酷的苦役营里,囚犯干的活儿,尽管非常繁重,但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用处、有一些意义。比如建造工程、道路、开掘矿产、开垦荒地等等,监狱不会让囚犯去做“西西弗斯式”的劳作。监狱管理者们本能地意识到,那样折磨囚犯太严厉了,那样的监狱也是无法管理的。吴伯凡老师也曾讲过一个纳粹集中营里的故事。那里面的犯人,整天缺吃少穿,还要被迫做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还要担心时时刻刻被送进毒气室,你以为是天天愁苦度日?没有,很多犯人在做工作的时候,特别认真,特别负责,比在外面的时候还要加倍努力。为什么?因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成了他生存唯一的意义,他只有抓住这一根救命稻草,人才能活得下去。弗兰克医生也是从集中营里走出来的人,他深深知道在那种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唯一方法,是找到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到1944年底的时候,也不知怎么,弗兰克医生所在的集中营里有人传言:1944的圣诞节,纳粹就会被打败,他们会被解放。这样的好消息传播开来,那段时间,人们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也没有了跟纳粹的对抗,很多人就像变了一个人。结果圣诞节一丁点儿动静都没有,希望破灭了。有人马上说,不是圣诞节而是元旦,我们会被解放。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也是可怕的谎言,因为到了那一天还是什么动静都没有。这一下子,集中营里很多人抵抗力下降,就都死了。其实再挺5个多月,他们就真的被解放了。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意义的重要性。意义不需要太长远,从长远看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人生没有什么终极意义。意义就是你自己为自己创造的东西,成名、发财、照顾家人、击败同行、气死对手、贡献社会,什么都行,只要找到,你的生活才有支撑。来,弗兰克医生就用在集中营里摸索出来的这套理论,发展出了心理治疗上的“意义疗法”。简单说,就是帮助精神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