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个案护理查房一般资料•患者陈梅仙、女、71岁、诊断:胃癌,住院号:544557•2014-03-03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余”就诊,拟“胃癌”入院,带入PICC置管一根,穿刺处固定好,穿刺点周围皮肤感染,予纱布包扎,有高血压史30余年,有化疗治疗史4个疗程,跌倒/坠床评分2分,有青霉素过敏史。2013年10月27日胃镜示:胃癌。10月30日胃镜病理示:胃窦粘膜中分化腺癌。三大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肿瘤指标、输血前准备基本正常。腹部CT:胃窦部病变。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全胸片基本正常。一般资料•2014-03-08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19:20回房,术后予吸氧3升/分、心电监护、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左臂PICC在位夹闭,胃肠减压(03-22停)、鼻空肠营养管一根夹闭(03-26停)、腹带固定、腹腔引流管一根(03-26停),腹腔负压引流管一根、保留导尿(03-19停)。遵医嘱予0.9%NS100ml+生长抑素3mg以4.2ml/h微泵泵入。疼痛评分6分,遵医嘱予0.9%NS100ml+吗啡30mg以4.0ml/h微泵泵入。21:00疼痛评分4分。•03-1303:00患者全身寒颤,予非那根25mg肌注。03:30耳温患者现无寒战,指导患者温水擦身。04:00耳温38.8°C消炎痛栓1粒塞肛,04:50耳37.4°C。•03-1408:00患者腹腔负压引流管引出褐色粪臭样液体。遵医嘱留取样本,细菌培养。10:00患者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低,予吸氧3升/分,汇报医生,现氧饱和度为98%,予心电监护,心率在116~140次/分波动,遵医嘱予西地兰后心率在90~112次/分之间,心电图示:房性早搏,予倍他乐克含服。•用药•抗炎:头孢唑啉(新泰林)、头孢唑肟(韩国)、美罗培南•抑酸、保胃:生长抑素、泮托拉唑;•止咳化痰:兰苏;•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有卡文、血浆、白蛋白、核糖核酸、康艾、晶体红细胞等肠内营养:有NS、能全素等实验室检查•03-12血常规:WBC:14.3╳109/L,N:84.8%,血生化:血清白蛋白27.22g/L,前白蛋白:133.4mg/L,D-二聚体:4891ug/L。病理:远端胃中度慢性浅表萎缩性炎,灶区肠化伴腺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体格检查•生命体征:耳温:P:75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表情自如,言语流利,慢性病容,神智清楚•皮肤粘膜:全身皮肤及粘膜正常,无皮疹•听诊: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疾病相关知识•1概述•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临床上以上腹痛,伴有消瘦等为主要表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本病的关键,手术治疗为首选措施。病因和发病机制•1.环境和饮食因素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摄入过多的食盐、高盐的腌制食品、熏制鱼类、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是诱发胃癌的相关因素等。•2.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所分泌的毒素能使胃粘膜病变,从而发生癌变。•3.遗传因素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发病率高出于正常人四倍。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4.免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5.癌前期变化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与癌前期病变.病理•胃癌的发生部位,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1.具体形态分型:早期胃癌、中晚期胃癌。•2.组织分型:腺癌、粘液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3.转移途径直:接播散、淋巴结转移(占胃癌转移的70%)、血行转移。临床表现•(一)症状•1、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有时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容易被忽视。•2、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伴食欲不振、厌食、腹痛、恶心、呕吐、贫血等,继之会出现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加剧,解痉及抗酸剂无效•(二)体征•早期胃癌体征并不明显。很多晚期胃癌患者可于上腹部触及肿块,质坚硬,结节状,随呼吸上下移动。胃癌可直接蔓延至邻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