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虫生命的尊严二战时,十几岁的手冢治虫在躲避轰炸时看到了成堆的尸体,“人的手脚就遍布四野”,那种感觉让他永生难忘。手冢治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死了,是否正身处地狱之中。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深深地改变了手冢治虫,也影响了他今后四十多年的漫画创作……从1944年11月下旬开始,美国空军对日本的主要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空袭持续了9个月,直到日本战败投降。9个月内,美国空军共计投弹16万吨。同时,美国还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近56万人在空袭中身亡。在经历过美国空袭的年轻幸存者中,空袭的经历成为他们独特的生命体验,让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在日后成为了作家、艺术家、音乐家以及和平活动家。漫画家手冢治虫就曾经是那些年轻幸存者中的一员。手冢治虫1928年11月出生于日本大阪市,1989年去世,享年60岁。手冢治虫一生中绘制了600多部漫画,这些漫画加起来大约有15万页。美国漫画研究者保罗?格拉维特在他的作品《日本漫画60年》中评价说,手冢治虫对日本的影响等同于华特?迪士尼(WaltDisney)、威尔?艾斯纳(WillEisner)、杰克?科比(JackKirby)这些漫画大师对日本影响的总和:“如果不是神话手冢,出于敬仰和尊敬,人们也把他称为‘漫画之神’。”漫画带来的尊重手冢治虫是家中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5岁那年,手冢家从大阪搬到了宝冢。手冢治虫的父亲喜欢摄影和电影,对于电影更是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自己买了一台家庭电影手摇式放映机,还不断地买了很多电影胶片,其中包括卓别林的电影和迪士尼的动画片。手冢治虫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到上中学时,在家里就能看电影。电影画面对于他日后画漫画有很大的帮助。手冢治虫最初的漫画启蒙来自他小时候家里的漫画书。母亲经常从家用中留出一些费用,为手冢治虫买漫画书。那时日本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形成漫画热潮,用手冢治虫的话说,“那是漫画尚未取得公民权的时代”。“漫画与其说是书籍,不如说是玩具。什么对读书的指导,什么给孩子带来的益处,一切都没有人提及”。母亲除了给孩子买漫画,还给孩子读漫画,而且不是平淡无奇地朗读,而是根据漫画中的角色、台词和场景来改变声调语气。就这样,手冢治虫在童年时不仅看漫画,听漫画,而且拥有让他的同学们倍加羡慕的“珍宝”――整整两百多本漫画。漫画还让他获得了尊重。手冢治虫小时候身材瘦小,比较内向,还带着一副大眼镜,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欺负。让手冢治虫摆脱这种窘境的,正是家里的漫画书。得知他家里有很多漫画书,同学们都在周末时到他家里来看漫画,其中就包括那些嘲笑过他的同学。通过漫画,一些嘲笑过他的同学也和他成为了朋友。三年级时,手冢治虫在老师乾秀雄的鼓励下开始创作漫画:“我想,我是从乾老师那儿学到了讲故事的乐趣。我开始模仿着画漫画,如果没有了内容的构成能力,也就只是些乱涂乱画。”四年级到六年级时,手冢治虫画了很多有趣的漫画,在同学之间传阅。手冢治虫原名“手冢治”,小学五年级时,爱上昆虫的他给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了个“虫”字,并以此作为笔名。“活着真好”1944年到1945年,大阪经常会遭到美国的空袭。手冢治虫当时已经休学,在大阪淀川附近的一个军需工厂工作。淀川是流经大阪的一条河流,在美国空军对大阪实施轰炸时,会沿着淀川进行投弹。手冢治虫曾经描述过他经历的一次空袭:随着空袭警报响起,像往常一样,我看到一队美国轰炸机在云间出现,向淀川驶来。燃烧弹像下雨一样落在我的周围,落到工厂上,地面上的人也被燃烧弹包围了。我想:“飞机来了。”我当时就在?t望塔顶,以为这就是我生命的尽头。一枚燃烧弹击中了屋顶,我就在下面。我尖叫着跑下?t望塔,周围一片火海。手冢治虫跑到了淀川堤坝那里,尸体已经堆成了山。他望着大阪、阪神的方向,暗黑的云层下面闪着红光。“那种红不是一般的红,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红,仿佛红色的灯彩”,手冢治虫甚至开始怀疑这不是现实世界,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死了,是否正身处地狱之中。后来,手冢治虫在自传体漫画《纸堡》中描述了这段大难不死的经历。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轰炸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活着真好!”这是手冢治虫在战争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