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第二课时说课稿瑞昌二小陈桂仙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小小的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思想等四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小小的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这首诗描述的是在晴朗的夜晚一个小朋友仰望一弯明月所看到的情景,展现了孩子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二句,第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月儿“弯弯”“尖尖”那种惹人喜爱的形象;第二句由“小小的船”展开想象,写小朋友坐上月亮这条小船所看到的无边的蓝天和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全诗形象优美,韵律和谐,充满了儿童情趣。本课的教学就是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把美丽的星空“移到”黑板上,把月亮“搬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走入情境学习,让他们坐上“月亮船”,面对“美丽的星空”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体验,自由诵读。(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二、教法分析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儿童诗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以情境教学法、激趣引读法为主,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情景的统一与交融.三、教学过程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沟通合作、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一新的理念,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有针对性地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程序,安排以下六个学习步骤: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月亮吗?你们看,今天老师把月亮带进了教室。(播放课件)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圆月的夜空)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再出示新月的夜空)我趁机提问:这是什么样的月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课文中小朋友为什么觉得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你们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今天,我们就把它当成小小的船,一起来学习第7课《小小的船》(板书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我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流,把天上的月亮搬进教室,蓝蓝的星空移到孩子们的面前,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快地进入到诗文的意境。第二步:初读课文,读懂大意1、学生开始学习读课文,首先要看题目,想想它的意思。2、提问:“小小的船”是什么样的船,是真的吗?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书要认真,要一个字一个字看清,一个一个标点看清,不要读错。3、接着,启发学生:现在小朋友弄清楚了吗?这个小小的船是不是真的船?这样不会把学生的思维定位,诱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大胆放飞学生的想象,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步:范读课文,品词析句1、质疑:老师看出来了,小朋友很喜欢这首诗,对吗?陈老师也喜欢读,你们听我读课文(范读)。课文第一句就写了月儿,是什么样的月儿?你们看月儿怎么样可爱?2、提问:这儿用了两个“弯”字,“弯弯的月儿”,你们觉得这月儿怎么样?(引导体会语感)“弯的月儿”“弯弯的月儿”比比看。小结:“弯弯的”表示很弯,弯得很可爱,谁能举个例子?那么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呢?3、延伸:“小船”“小小的船”比比看哪种小?小结:说得很好,很小的船,意思一样。但你觉得哪一种可爱?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懂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当中加上一个什么字,就可以把这句话联系起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