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过敏与过敏性休克青岛万杰医院急诊科周进科急性过敏反应属于I型变态反应,或速发型变态反应;由血清中IgE(过敏反应素)介导;三个阶段:1.致敏(抗体与细胞结合);2.发敏(抗原与抗体在靶细胞表面相互作用导致生物活性介质释放);3.效应(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细胞)。致敏原初次进入机体——诱发机体产生抗体(IgE)——结合到嗜碱性粒细胞(血液)和肥大细胞(结缔组织)表面——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相应的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被IgE致敏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结合,同时与靶细胞表面的IgE结合——激活的靶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产生过敏效应。炎性介质:组织胺白三烯过敏性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和缓激肽产生的过敏效应: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浸润。急性过敏的表现形式过敏性休克:如血清、青霉素、普鲁卡因等产生。消化道过敏反应(急性过敏性胃肠炎):进食鱼、虾、乳制品、蛋等所致。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过敏性皮疹:分散性荨麻疹、融合成片的风团。支气管哮喘、气道阻塞、喉头水肿:花粉、尘螨、体味、化学品等引起。自然界存在过敏源很多,有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从接触过敏原——机体出现临床症状,仅几分钟或数小时。一种过敏反应可能由多种变态反应参与。紧急处理一般紧急处理:肾上腺素:和受体激动药,由于本药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等,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所致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用于急救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1mg/ml/支。0.2-0.5mg/次,最大1mg,皮下注射,10-20min可重复应用。或0.1-0.5mg加NS1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4-8mg加5%GS500-1000ml中静脉滴注。儿童0.01mg/Kg,最大0.5mg,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天然短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休克、抗过敏、等多种作用,可用于各种急性过敏性疾病。50mg/10ml/支。严重过敏反应、哮喘持续状态或休克时,可以100mg,静脉注射;或100-200mg入250-500ml溶液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人工合成的长效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效果更好。5mg/ml/支。过敏性疾病或休克时5-10mg/次,肌注、静推或静滴。重症可重复或加量。倍他米松:人工合成的长效糖皮质激素,是地塞米松的异构体。效果与地塞米松相似或略强。2.13或5.26mg/支。2.13-4.26mg/次,最高9mg/次肌注或静脉应用。抗组胺药:扑尔敏:用于各种过敏反应。片剂:4mg/片,4-8mg,tid;注射剂:10mg/ml/支,5-20mg,im,st。本海拉明:25mg/片。异丙嗪:25mg/片,50mg/2ml/支。仅用于皮肤过敏性疾病,止痒效果更好。必要时与激素类药合用。其它药物:赛庚啶,氯马斯汀,氯雷他定,伪麻黄碱(新康泰克),特非那定(敏迪),奥乐他定。钙剂: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注或静滴。氯化钙0.5/10ml,静注。液体补充。吸氧。监测和护理:监护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护理观察病人皮疹消退情况、血压变化以及病人精神神志变化。几种急性过敏反应的特点和处理血清病:应用异体血清制品、动物器官提取物等后引起,如TAT、疫苗注射、冻干血浆、脑神经生长素、胰岛素、各种酶类制剂等;某些药物也可引起,如青霉素类、痢特灵、磺胺类药。属III变态反应,也有I型变态反应参与。全身风团、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可有发烧、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等。皮肤试验可预防发生。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钙剂等。伴哮喘时可用氨茶碱;伴末梢神经炎时用维生素B1或B12;有血压降低时按过敏性休克处理。荨麻疹属I型变态反应,也有其它机制参与。抗原包括:药物、食物、微生物、血清或疫苗、花粉、毛屑;有些物质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使之释放组织胺,不通过I型变态反应而发病,如鱼类、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等。临床常见类型:皮肤风团型、发热性荨麻疹、胃肠道型、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预防:避免接触常见或已知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