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如何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铜川市印台区蓝天幼儿园路军锋由于农村幼儿园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加上很多是留守儿童,平日由爷爷奶奶看管,教育观念落后。他们只注重显性的教育,甚至将评判幼儿园好坏、老师教的好与坏的标准定在看看孩子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道题。而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为了迎合家长,为了争取生源,或多或少的提前教授一些小学化的内容。通过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指南》的学习以及参加国培园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深深感受到了小学化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其危害性显而易见:一是扼杀了幼儿天性。幼儿园小学化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极易使幼儿对后续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信心。二是严重干扰了小学正常教学秩序。幼儿接受的小学知识往往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到小学的正常教学进度。三是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不规范现象,使部分幼儿养成了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很难纠正。四是形成不良的教育风气。幼儿园小学化是“应试教育”错误理念的延伸,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保育活动中必须予以避免和纠正。规范农村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园长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和教学管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体现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环境。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形成有特色、有活力的幼儿园文化,全面提高教育保育质量。二、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教育保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制定教育保育工作计划时要目标明确,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相一致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全面发展,那么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就不能重此轻彼。凡是孩子发展、教育目标所设计的领域,就应当有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另外,要根据学期计划和月计划、周计划的不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系列的教学环境,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的体魄,激发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不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开设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不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三、整治幼儿园教育保育环境,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首先幼儿园要树立科学教育保育理念,从幼儿身心特点出发创设区域活动空间,结合幼儿园自身情况,借助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自制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总和。其次幼儿良好情感、态度的养成教育仅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培养。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和谐统一的环境。具体地说,幼儿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比如,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还可以将相关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3-6岁儿童发展指南》以喷绘广告的形式张贴在幼儿园的显眼位置以供家长学习,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家园共育,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在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建上注重平等和谐的原则。精神环境创建的中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平等、健康的人际关系。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实际上,孩子很多心理问题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如孤独感、自卑感、攻击行为等等。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团结和谐的同学关系,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