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命制一份试卷张辅良2012年3月28日学校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教师发展“十个一”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命制一份试卷。其实命制一份合适的试卷,是很不容易的。命题最能显示命题者对课标和考纲的解读程度,对自己阶段教学状况的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一般来说,命题大都经历三各阶段:拿来、模仿、创造。先是从众多的试卷中,筛选出自以为满意的部分试卷,用于日常练习与考试中。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它未必与自己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吻合;其次,把若干试卷中的试题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整合,拼凑成一份试卷。这样做省时省力,目前较为普遍存在。其缺点是教师无法按照自己的个性化要求去有针对性地测试学生。最后,就是自己独立命制试卷。这有风险与困难,却是需要教师们尽力追求的。也是教师命题的最高层级。命制试卷遵循的一般原则1、应遵循教学目标命题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要求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能力培养进行命题,即我们平常讲的不超纲标。这样就可以通过考试强化教与学双方追求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意识,强化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尤其语文,最易游离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以及学业测试纲要、考试说明等,依照不同考试种类命制试卷。2、符合教学实际命题要从教学水平的实际出发,一是考试内容的确定要科学,严格按照学科特点、知识体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生理等特点确定命题内容。二是试卷的编排要科学,本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命题梯度、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编排,使应试者在答题时能较好地发挥。这些可以参考中考、高考试卷,因为它们是最为规范的。3、客观、全面、准确命题的依据要客观,是依据教学目标规定的,而不凭主观意志确定。命题的标准要客观,难度符合考试的目的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学生巩固、理解及训练的程度。如果每份试题或每道题学生绝大部分都不会做,只能够说这是一份废卷或废题。命题的内容要客观,所测内容必须以学科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严禁出偏题、怪题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试题。试题内容要根据学段教学内容,全面检查上课学过的重难点、考点知识,更要体现“能力立意”。5、耐心、细致、勤奋命题是一份需要极大耐心细致的工作,要反复“磨题”。很多老师命题大多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资料或外地一些试卷结合教材考试范围组合或改编而成,可以说这份题是有训练价值的。而只依靠考试大纲独立命制试卷,那更是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功底,认真钻研教纲教材,对命题技巧与考试测量理论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多模仿,多请教高人,逐渐理解命题的诀窍,这一切除了悟性之外,还要具备耐心、细致、勤奋。4、独立、简明、新颖一份试卷中,各试题内容要彼此独立,不能出现有答案暗示或引导答案线索的问题。在试题文字表述上,要力求简明,寓意明确,用词准确,解答要求清楚具体,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明白答题思路,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答案用什么形式表述。试题所提问题的方式、设置解题任务的情景要新颖,不落俗套;试题的形式要多样,但活而不怪,多而有序,是非清楚。试题的正确答案要有定论,涉及内容不应有争议。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样符合新课程提倡的开放性、可选择性的原则。6、难度和区分度适度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按一般要求,再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水平,高三要求难度是0.55—0.65,初三、高一、高二年级难度都为0.6—0.7,初二难度为0.65—0.75,初一难度为0.7—0.8,难度的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例:某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该题的难度计算: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1.6/4=0.4。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