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转化技巧学困生是令我们老师最头疼的事情,他们是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学困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重之重,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但是,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需要技巧。一、要加强情感交流引起思想共鸣1、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班主任有较强的信任感、有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你所教的学科,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2、要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困生。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班主任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切记不要向家长告状。只要每一个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献出爱,打开他们的感情的大门,消除隔阂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以心换心,加强情感教育,耐心的指导,不厌其烦,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要持之以恒,反复抓转化学困生一两次谈话或家访是不行的,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努力,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心理素质极不稳定,因此对他们的转化要有信心,持之以恒,保持耐心,努力做到学生犯错误不急躁,问题不解决不放手,只要能正确分析并利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就能达到转化的目的。三、要善抓时机,因势利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受到最佳的效果。首先,批评教育注意冷热相间,一般地说,批评学困生要把握时机,趁热打铁,但当他们情绪不够冷静时,稍作等待,减少紧张对立的情绪。其次,教育激励要抓住“顿悟”学生经批评教育、帮助及自己的认真思考后,可能会在某些时刻发生“顿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这是班主任的尊重、信任、表扬,使他们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四、要注意点面结合学困生容易形成非正式的群体,成员之间彼此制约,相互影响,班主任要冷静处理这个“面”,要通过正面的教育,使他们对“同学义气”产生切肤之痛,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评价意识,对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人物”要做好重点突破工作五、让学生主动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1、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兴趣,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要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短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消除畏惧的心理,为延长学困生上课专注的时间,要常结合课文做些游戏,教点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2、“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厌学,所以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改变自卑的心理,改变依赖的心理,培养独立进取的精神,同时班主任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使学习成果不断的得到深化。3、创造快乐。让“学困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鼓励其产生学习动机的心理需求。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学习动机的,只有那些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才能成为学习的动机。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求,了解自己和他人一切周围世界的需求,审美和欣赏的需要,追求知识以满足好奇心的需要等等,这些都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因素。这些需要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能够用自己的创造满足这种需要,并得到快感。4、培养信心。惩罚不一定组织人们去做某事。而奖励却能鼓励人们。学习时学生所必须要从事的主要活动,对于他们的成果,应以及时奖励来强化其成功感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学生若能从老师或班主任那里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就,看到自己的能力,他们的学习动机会明显加强,会对自己产生自信,充满创造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