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理论课教案(首页)学科名称儿科学授课时间2007年4月26日5.6节授课专业医学本科授课年级2003级教师姓名管京生教师职称教授(主任医师)教材名称《儿科学》出版社/版次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教材主编杨锡强、易著文授课学时2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第三节化脓性脑膜炎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化脑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为抗生素治疗)2、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的区别。3、熟悉本病的致病菌和入侵途径4、熟悉本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5、了解本病的病理教学重点: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教学难点: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机理参考资料:1、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9-463.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2-926.3、左启华主编.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77-584.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理论课教案(续一)主要教学内容(讲课提纲)时间安排备注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较常见。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及精神改变等症状、脑膜刺激症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病因新生儿容易发生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其中大肠杆菌占第一位,其次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等;溶血性链球菌B组所致者国外较多。病理生理细菌抵达脑膜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外伤或手术直接接种,淋巴或血流播散等。由于小儿防御、免疫功能均较成人弱,病原菌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引起化脑。婴幼儿的皮肤、粘膜、胃肠道以及新生儿的脐部也常是感染侵人门户。化脑也可是颅骨外伤、骨折的并发症,特别是那些涉及副鼻窦的骨折更可形成颅内与外界的直接通道,成为细菌侵人门户:此外,脑膜炎亦可见于有皮肤窦道或脑脊髓膜膨出患儿,此时颅内与外界相通,细菌可经此直接进人蛛网膜下腔。细菌是否人侵中枢神经系统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细菌数量、毒力有关。临床表现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可归纳为感染、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其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的年龄。年长儿与成人的临床表现相似。婴幼儿症状一般较隐匿或不典型。化脑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起病时神志一般清醒,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澹妄、惊厥和昏迷,严重者在24小时内即出现惊厥、昏迷。(2学时)(5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启发式或讨论式讲授并强调不同年龄患儿致病菌不同)(配合多媒体图解讲授,并强调为何1岁以下是化脑患病高峰)若未及时治疗,颈强直加重头后仰、背肌僵硬甚至角弓反张。当有呼吸节律不整及异常呼吸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并伴瞳孔改变时,提示脑水肿严重已引起脑病。婴幼儿期化脑病急缓不一。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而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的临床表现显然不同.起病隐匿,常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贫血常见于流感杆菌脑膜炎。2.血培养早期、未用抗生素治疗者可得阳性结果。能帮助确定病原菌。3.咽培养分离出致病菌有参考价值。4.点涂片流脑患儿皮肤癖点涂片查见细菌阳性率叮达50%以上。5.脑脊液常规、涂片、生化及检菌。6.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相(CT)及核磁共振(MRI)诊断由于各种脑膜炎的致病微生物、临床经过、治疗方法与预后各不相同,临床上首先要区别是否为化脓性脑膜炎和确定细菌种类。对可疑者应早作腰穿检查脑脊液进一步。遇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有化脑可能:①病儿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②有头皮、脊背中线的孔窦畸形、头颅创伤,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③婴儿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经一般治疗无效。④婴幼儿初次高热伴惊厥,而不能用一般高热惊厥解释者,争取及早做脑脊液检查,以免延误诊断。新生儿及婴儿脑膜炎早期病原菌刚刚开始浸人脑膜,脑脊液变化可能不明显,高度怀疑时应隔一、二日后重复检查。近年来脑脊液改变不典型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