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聚集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等,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烟酸、潘生汀、前列腺素E、复方丹参等。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与临床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我们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016%,且副作用不明显。通心络胶囊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研制成的中医组方成药。其中医治疗的原理为“益气活血、化淤通络”,并辅以“搜风解痉”等,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治疗属于中医的“异病同治”。有研究发现[4],通心络胶囊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小板功能、降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等作用。其作用既针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发病机理,也符合其治疗原则。并有糖尿病综合治疗作保证,使该药的疗效更能体现。并且该药副作用轻,偶有胃部不适,多无需停药,故其用药的依从性好。糖尿病患者很多在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一些医院还无法开展多普勒超声血流测定,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作大概的评估,其疗效也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间歇性跛行的跛行指数(设治疗前行走距离为R,且R应>1米;治疗后行走距离为B,B/R>3时为显效、1~3时为有效、<1时为无效)进行判断。参考文献1许樟荣.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2):3122314.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草案).中国中医药报,2003.1.20(2).3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152517.4吴以岭主编.中医络病学说与心脑血管病.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1.30239.·诊治演练·咯血心悸乏力胡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沈阳110001)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185(2006)06-0023-01病例患者,男性,26岁,1997年1月20日入院。主诉突然大量咯血1天。现病史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咯鲜红色血数次,每次50~100mL,总量约500mL。自觉头晕、心悸伴乏力。发病以来无低热、盗汗,否认结核病史。既往史既往无支气管和肺部疾病史。追问病史,曾于去年11月因劳累出现咯痰带血,经休息缓解后未进一步诊治。体格检查血压1210/810kPa(90/60mmHg)、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体温3612℃。发育良好,高枕卧位。口唇略发绀,锁骨上及颈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不充盈。双侧胸廓对称,无肋间隙增宽,触觉语颤正常,肺下界移动范围6cm,双肺未闻及局限性呼吸音减弱和对称性或固定性干、湿性音。心前区无隆起,未扪及心前区摩擦感和细震颤,心尖搏动稍向左移位,叩诊心脏浊音界略向左扩大,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率112次/min,各瓣膜听诊区和心前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未扪及肝、脾、肾脏肿大。双下肢无水肿,无杵状指(趾)。请思考:1.突然咯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其特点如何?2.根据该患者的病史特点和体征,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印象诊断?3.为明确诊断,应选择哪些有意义的检查?结果如何?4.在为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过程中,患者突然再次咯血约50mL,住院医师拟临时给予垂体后叶素止血,未得到上级医师同意,为什么?5.分析前述的印象诊断,结合已有的辅助检查,最后可确定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是什么?6.为什么在患者就诊至入院后,查体时均未闻及心脏杂音?7.该患者就诊后应如何处置?(答案见本期)32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6)“诊治演练———咯血心悸乏力”问题解答问题1解说引起突然咯血的原因很多。在支气管疾病中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症,其他有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支气管癌等。在肺部疾病中,肺结核是咯血的最常见原因。另外,某些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突然咯血的另一类重要原因,如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和先天性心血管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引起的显著肺动脉高压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支气管扩张症多起病于儿童及青年时期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脓痰和咯血。咯血的特点是可反复发生,其程度可从少量痰中带血至大量咯血,常由呼吸道感染诱发。但在干性支气管扩张症病例,则往往没有明显诱因。慢性重症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和肺功能严重障碍,可出现杵状指(趾)。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大多有咯血,其他常见症状为药物难以控制的阵发性、刺激性剧咳和喘鸣,轻度活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