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虚证:腰酸腿软、足膝无力,劳累加重。肾阳虚者面洸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质淡脉沉细;肾阴虚者心烦失眠、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二)气滞血瘀证:偶有腰部扭闪疼痛如刺,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舌质紫暗,脉弦。(三)风寒湿痹证:腰背板滞,伴恶寒怕冷。转侧不利,受风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谅,舌淡苔白,脉弦紧。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背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时间情况。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不睡软床,保持脊柱平直。恢复期,下床活动时,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借助手杖、助步器保持身体平衡。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避免风寒侵袭。4.遵医嘱予局部运用中药湿敷、拔火罐、中药熏蒸,艾灸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二)骨折1.评估骨折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2.给予患者做好骨折的整复与固定,必要时患肢制动,恢复期加强功能训练,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3.遵医嘱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增加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蒸、中药湿敷与按摩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5.遵医嘱适当休息,采取支具与矫形器加以保护,做好体位护理。(三)身长缩短,驼背1.评估患者脊椎椎体前倾程度,驼背曲度大小,身长缩短程度,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正确的起床方式以及活动的注意事项,借助辅助工具行走。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教会患者正确的卧姿与翻身,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方便患者拿放,协助患者生活料理。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红外线照射、日光浴等;或采用中药湿敷、中药熏蒸等治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推拿的护理1.推拿前告知患者推拿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2.推拿后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活动度、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等情况。3.推拿时手法要轻柔,刚中兼柔,力道要均匀有力,持久而熟练,不宜用力过大过过猛,温和的补法为主。4.推拿时如有严重骨质疏松症、肿瘤结核、骨折、有自发性骨折或倾向、按摩部位皮肤损伤者不得推拿。(二)药物治疗(详见附录1)(三)特色技术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2.艾灸(详见附录2)。3.拔火罐(详见附录2)。4.湿敷(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平时注意避免跌倒,以防范骨折的发生,不睡软床,穿合适的鞋子、衣裤、选择地面平整、干燥、光线充足的场所进行活动锻炼。上、下楼梯时扶扶手,借助手杖、助步器保持身体平衡。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夜间床旁备便器。外出检查、治疗有专人陪伴、搀扶等。2.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使骨量维持相对稳定,减少其丢失。多食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多喝牛奶及豆制品。因为牛奶及豆制品含钙较多,鱼、鸡、牛肉蛋白质含量丰富。多食深绿色蔬菜。避免过度吸烟、炊酒,服用过多的咖啡因,应控制服用影响钙的利用的药物或营养物,如含铝的制酸药,长期严格素食或低盐饮食者更应注意钙的补充。对于绝期后妇女可考虑小剂量雌激素治疗。3.适当的多晒太阳,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避免暴晒,晒太阳时要保护眼睛。4.适量运动,要持之以恒,根据自身感觉,呼吸频率,脉搏的变化来控制运动量。患者应避免从事太激烈、负重太大的运动。这样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5.保持正确姿势,不要经常采取跪坐的姿势。防止各种意外伤害,尤其是跌倒容易造成手腕、股骨等处的骨折。6.老年人应慎用药物,如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强的松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7.定期接受骨质疏松检查。如拍X光片,查血钙,尿钙,血磷,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骨钙素,还有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性腺功能检查等。(二)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辨证分型的不同,科学合理指导饮食,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在指导患者饮食期间,动态观察患者的胃纳情况和舌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