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公共行政学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不断超越中走向成熟#在对时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中$美国学者丹哈特!的%新公共服务&渐成体系并且论证了其对新公共管理超越的地方#新公共服务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人员#公民具有相当的公共理性这既是新公共服务潜涵的理论吁求$也是公共哲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而公共理性是基于最基本的公共生活事实和公共文化背景#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变迁中蕴含着公共哲学话语转换之意涵亦即公共哲学将从传统形而上高度向公共生活的经验层面转换的趋势#!关键词"新公共服务)公共哲学)话语)公共理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陈建平公共哲学视野下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探析(((一种对%新公共服务&的读解类能够做到的是接近终极真理$而无法穷尽终极真理$这就决定了探索规律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寻绎也依循着这一规律#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它诞生之日起$对它的批判就如影相随#在众多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中$以美国学者丹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渐成体系$成为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无边谱系上又一新坐标点#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解读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的模型以及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是建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丹哈特明确指出新公共服务的七项基本原则$即+!*服务而非掌舵#公务员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非试图在新的方向上控制或驾驭社会#’*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要在个人选择的驱使下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符合公共需要的政策和计划$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的过程$能够最有效地*最负责任地得到贯彻执行#&*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公共利益源于对共同价值准则的对话协商$而不是个体自我利益的简单相加#因此$公务员不仅仅要回应%顾客&的需求$而且更要关注建设政府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责任并不是单一的#公务员不应当仅仅关注市场$他们也应该关注宪法和法令*关注社会价值观*政治行为准则*职业标准和公民利益##*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的网络$如果能在尊重所有人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共同领导的过程来运作$它们最终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与企业家式的管理者视公共资金为己所有的行事方式相比$如果公务员和公民都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那么公共利益就会得到更好的实现#由上观之$可见公民*公民权和公共利益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处于十分显要的位置#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共人!理论探讨",-./0123456443/7!#,,!""#$%!理论与改革"同价值观的形成#公民共同利益地表达#公民与政府$公民与公民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加固#公共$私人和第三部门合作联盟的建构以及最终实现公共利益#从语用学和语义学角度来讲#无不仰赖于公共语言及其使用的语用标准以及公共话语语境平台的建构%一定程度上#哈贝马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一致(的交往合理化理论)就成了新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理论滥觞%共同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地沟通交流$协商协调&蕴含着一种公共普遍化的话语要求)#&也是公共哲学所诉诸的一种平等对话的公共话语形式)%二!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公共哲学的话语指向*一+公共哲学的话语转换&$复兴公共哲学的旗手,,,李普曼及其公共哲学观对新公共服务的启示&公共之所以丧失#是因为缺乏一种公共的哲学%--在缺乏公共哲学的情况下#由于没有人对公共行为负责#所以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后果都是相当自私的%)因此#为复兴公共哲学美国学者李普曼不断摇旗呐喊%他指出#在现代社会#&关于社会文明的公共哲学)&在思想上受到相当程度的贬斥#因此在公共辩论中#我们谓之’话语词汇(的#对坚持这一公共哲学的拥护者是极为不利的#合法性$正当性与真理的最终决定权已落入那些反对*即使没有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