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师资培训的现状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均衡教育的主导力量,一个好的学校,必然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师资培训对中小学的生存、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现在每一年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教师培训,或集中培训,或远程培训,或校本培训。有新教材培训,有师德培训,有班主任培训,有校长培训,有专业知识培训……可以说对教师的培训不胜枚举。各种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社会在发展,教师的自身素质当然也不能停止不前.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为国家培育教育人才。另外,再看看我们教师队伍的现状,就更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了。我县小学教师总的来说是缺编。尽管这几年经过撤点并校,教师缺编现象有所缓解,但仍有很大缺口。特别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民师转的和民师考的这两部分教师队伍老龄化,缺乏生机与活力。我县还有88年到94年内招的一大批教师,师资力量不是一般的弱,有的连初中都没毕业就被招上当了教师,可想教学水平如何了。好些教师知识能力差,对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了解太少。大部分教师不会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会操作多媒体。另外,部分学科人员紧张,教师负担过重。因此,师资培训迫在眉睫。近几年,教师的培训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这些培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老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培训浪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而教师仍然是成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培训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地方往往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教师为了应付而参加培训,不是抱着进步提高的态度而培训。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培训在措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培训只是走走过场,偏重与形式.每一年都有这样那样的培训.小到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大到校际交流,市县际交流。从学校到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表面看来对教师培训确实很重视,但效果却并不见得理想。今年暑假,我县组织的语文、数学教材教法培训,仿照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模式,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教育局领导查岗,看哪个位置缺人,就知道是哪个单位的人了。采用这种方法,尽管教师都在下面听,不敢随便离岗,但多数是做做样子的.大多数人是偶尔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听点.多数是培训老师在上面讲,大家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或者聊天,或者干脆打瞌睡,没有多少人认真听。而有的教师一听说到外地培训,就都抢着去,因为所谓的学习,常常是和游玩挂上了钩的。但一参加校本培训、校际交流,有的老师就不愿参加。常常是形式大于内容。其次,培训内容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尽量避免讲那些纯理论性的东西。纯理论的东西干燥无味,会使学员失去兴趣。培训的内容要能用到教学中,要多讲些案例。应立足于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真正的困惑和难题.多讲点切合实际的东西.比如指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使教学目标设计立体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化等等。很多的培训都是讲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很少有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一些具体的案列,不能帮助老师们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去年,我参加了一个校长培训会,一些作报告的人讲的都是大道理,大理论,学员听着无味,而我们市实验小学校长讲的内容迎来大家阵阵掌声。他讲的都是他学校的一些实际做法,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大家觉得很实用,所以,大家听的都很认真,收获很多第三,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培训内容单一。举办讲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不过,纵观各种不胜枚举的讲座,我们会发现,换汤不换药。培训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没什么新意.基本就是什么三维目标.什么情境教学啊.都是一些单纯枯燥的理论.讲座不是老师们不愿意听,而是我们的讲座没有吸引力,也就是对老师们没有多大用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宝贵的时间里能够学点东西应该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如果忽视了这个,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考虑听众的需求,到最后恐怕就只有费力不讨好...